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滴水,可方可圆,泽润万物;一个人,能方能圆,方圆相济,便可活的豁达、圆满。 "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外部是圆形,内部是方孔,看似朴实无华,但蕴含着人生哲理。做人也应当像这铜钱一般,能圆能方,虽未能熠熠生辉,但也有存在的意义。1做事要方方不是执拗,方是一种坚毅,一种正直,更是一种做人的根本,亦是做人的气节和原则。就像脚下的刹车,红灯时适可而止;绿灯时一路前行,别犹豫彷徨。曾有个拦路抢劫的少年,潜逃到外地隐姓埋名四年。然而,他还是被抓获,不是因为躲避不及,而是一起见义勇为的壮举让他暴露了。在那个寒冷的早春,他跳下冰冷的湖里接连救起了两个落水的儿童。他的义举也暴露了自己,自然就被捕了。记者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想没想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编写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和《史记》并称,是不朽的史学名著。清代的顾炎武、近代的梁启超,都对这本书赞赏有加。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第4卷周赧王三十一年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只是一片转瞬即逝的浮云,而内心却会忍受长久的煎熬。2、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第25卷汉宣帝元康三年知道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写道:“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人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人,自始至终都是群居生物,在未来的旅途中,我们离不开朋友的扶持和帮助,虽然我们无法选择所遇到的人,但是却可以选择所交的人,而这个交往过程却是极为重要。谨记以下三种人,若遇到,擦肩即可,无需深交。1聪敏过人,即为心术不正古人云:“朋友相识,贵在相知;朋友相知,贵在知心。”心者,当诚心、用心,万万不可心术不正。清末,有一人名唤金安清,聪明绝顶,理财能力极强,数次想进入曾国藩的幕僚团队,博取一个好前程,但都被曾国藩婉拒。身边之人好奇,曾国藩回答:“此人虽聪敏,但却心术不正,我敬如鬼神,不敢深交,只好敬而远之。”后果然如曾国藩所料,因机敏过头,金安清先是送了很多金银给朝中官员,获得了见咸丰皇帝的机会,
认识一个人不容易,平时温文尔雅,但发飚的时候,可能就是一只暴怒的狮子。人在世间,不可能不被冒犯。被冒犯时生气很正常,但如何表达生气,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和人品。要想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和素质,不是看他高兴的时候如何待人处事,而是要看他生气的时候会怎么样对待别人。生气时,最容易暴露出一个人的本性,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人品。生气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人在极端情况下比较容易暴露本性,生气就是一个极端情况。就像很多灾难片一样,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求生存和自身的利益,有些平常看似比较有素质的人会大变脸,为了跟别人抢夺资源不折手段,所有隐藏的阴暗的本性全都毕露无疑。一旦这种人生气了,就立马翻脸不认人,只认金钱和利益,甚至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生气的时候,人往往会失去理智和控制、掩饰自己的能力。所以生气时,最
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到了我这个年龄,就不想再去取悦谁了。从前总想事事都周全,人人都喜欢我。现在看明白了,我也不是人民币,没法让人人都满意。你对我好,我会加倍对你好。你对我假,我也不需要再把你放心上。活得洒脱一点,别被外人的眼光绑住了手脚。到了我这个年龄,明白朋友不在多而在精。从前我总是把极大的精力放在交朋友,总是想和每个人都混得很熟络。现在我明白了,土豆拉一车,不如夜明珠一颗。有再多的酒肉朋友,也是白搭。平时红红火火看起来一派和气,风雨关头有些人原形毕露。需要搭把手的时候,你才看懂了人心。到了我这个年龄,不再去追求空虚的享受。年少时候总是喜欢热闹,喜欢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现在我明白了,平凡的陪伴最可贵,日子是清淡最享受。心安理得,心无挂碍,这种人生最是自在难得。到了我这个年龄,知道了健康
随和,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随和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但随和决不是没有原则。随和的人,是宽宏大量的人,在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他能够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对方。随和的人,是谦虚的人,他始终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随和的人,是聪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世界。低调表示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张扬。低调是隐藏自己的能力不显示出来。为人沉敛,胸襟开阔,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欣赏别人,待人谦和有礼留余地,不傲慢自居,不恃才傲物,主动吃亏,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常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
人是有品级的,不管是心灵还是精神。有品级的男人,不一定是你看到的功成名就的“大叔”,也不一定是叱咤风云的权利男人。他或许平凡的如一棵小草,但是,却用37℃的恒温温暖着与他有交集的每一个人。说到这不禁想:何谓男人的深度和品级?男人的深度,指的什么?是别人看到的目光的深邃,还是风趣幽默的语言?还是城府很深的沉默男?我想这些表面的东西都不是一个男人的深度。男人的深度体现在他的知性、他的善解人意,与他有交往的人得到的温暖,以及对每一个人的尊重。这种深度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长期的行事风格、后天的努力,还来自于长久以来在生活的磨砺下,所积蓄的睿智。他们的深度彰显的是生命厚重的底色,呈现的是进则天下退则田园的进取和淡泊,是舍我其谁的态度和责任,是一个渺小的生命用自己的言行宣扬着的生命的厚重。男人的深度还
一群蚂蚁在大雨即将来临的时候,敏感地嗅到了危险,他们成群结队,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搬家行动,没有忙乱,没有不安,没有躁动,只有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把家搬到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一场大风把屋前树上的鹊巢吹落到地上,那些用嘴一根根衔来的草棍,瞬间四散落地。我以为,这些鸟鹊会迁徙,会搬家,或者心生火焰,自暴自弃。谁知没几天,屋前的树上又挂起了一个新的鹊巢。母亲在院子里种了几棵桃树,当桃花谢了,青桃像指甲般大小的时候,几个调皮的孩子趁母亲忙碌的空当,把青桃揪落一地,连叶子也没有放过。我以为母亲会发火,去找家长,那些青桃毕竟倾注过她的心血,施肥,撒药。谁知母亲淡淡地笑了,只说了句,这些顽皮的孩子。这样的场景,人生之中,会遇到很多,温暖,感动。那些淡定的处世方式,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当然,我们每个人也会遇到另外一
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就是发脾气。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我曾经的董事长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教育家。这位已经年过七十岁的老太太现在已经退休养老。这次探亲时,当地县政府特意邀请老太太给当地数千名师生、家长进行一场免费的教育报告会。被亲切称呼刘妈妈的她,十五年前就是“中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在育儿的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经验。加上近些年受先进育儿思想洗礼和不断学习,很多育儿观更加鲜明。会上,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很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大忌,她呼吁千万家长和教育界朋友们,一定要克制这个问题,不要将这个问题再一代代的复制给下一代。她说: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就是发脾气。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为什么不要发脾气?1.一分脾气七分害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
万物皆有缝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我们毕其一生的修行,无非是接纳与完善自己。一辈子都要和别人比较,是人生悲剧的源头。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折磨自己、评判自己、忽略自己。你都不爱自己,又怎么指望其他人来爱你?生活中,我们学习了太多如何与人相处的教条,却忘记了最为根本的一点,即如何与自己相处。每一天,请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试着用左手握住右手,给自己最简单的关怀,别一味奢求别人的给予。开始学着自己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灵魂。无论如何,请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身体是你暂时的栖身之地,是美妙的家园,我们是不是需要照料和爱护自己的家园呢?每天,别忘了感恩它们的运作与付出,抚摸每一寸肌肤,关怀每一个细胞,疾病与痛苦必将远离。无论如何,请照顾好自己的心灵,心安处即是吾乡。安静下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