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家的老庄,与佛家、儒家,三家教人的道理,几乎都是一样的。不过佛家、儒家是从正面上讲,老庄道家是从反面上说的。反面说的意义深刻,不但深刻,而且更具有启发性的作用。因为佛家与儒家是从正面上说的,往往变成了教条式的告诫,反而使人产生抗拒性的意识。至于老庄道家的说法,却合乎“曲则全”的作用,比较使人容易接受。“不自见故明”。人本来要随时反省,使自己看见自己才好,为什么在这里却说要“不自见故明”呢?这是说,要人不可固执自己主观的成见,执著了自己的主观成见,便同佛家所说的“所知障”,反为自障了!因为自有主观成见,就无法吸收客观的东西,因此而说“不自见故明”。尤其对一个领导的人来讲,千万不要轻易犯了这个错误,即如一个公司的老板、董事长,一旦事业成就,
01示宪儿 原文: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王阳明家书《示宪儿》译文:孩子们,你们要听从教诲:勤奋读书,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要学习谦恭待人,一切按照礼仪行事;饮食要节制,少玩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利;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气;不要责备别人,但需管住自己。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气的表现;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做人,主要在于心地的好坏;心地好,才是善良之人;心地恶劣,是凶狠之人。譬如树上结的果子,它的心是蒂;如果蒂先败坏了,果子必然会坠落。我现在教诲
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不过,在读的心态和方式上,成人和儿童有些不同。本书虽旨在提倡儿童读经,但成人其实也可以读,如成人能认同而开始读经,对儿童读经亦将有更深切的体认。故先说成人如何读经: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个现代人已很难兴起「读经」的念头了。即使真的有意愿想去读,也跨不过第一道难关:即:连文字都不懂,怎么「读起」?这一困结关涉重大,若不详为解说,以先解除其心理的障碍,则一个人将永不能读经,兹请解说如下:胡适之曾写了一篇文章阻止吾人读经,题为「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他举王国维为例说:王国维是国学大师,自己终身研究典籍,都承认书经还有十分之四、五不懂,诗经还有十分之一、二不懂。你是何许人,你懂多少?居然胆敢说要「读经」!这篇文章的杀伤力很大,直到现在,我们社会中,如有人想「读经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上面这一段话,是老子要我们看通人生的道理。世界上的人,就是为了名与利。我们仔细研究人生,从哲学的观点看,有时候觉得人生非常可笑,很多非常虚假的东西。像名叫张三或李四的,只是一个代号,可是他名叫张三以后,你要骂一声“张三混蛋”,那他非要与你打架不可。事实上,那个虚名,与他本身毫不相干,连人的身体也是不相干的,人最后死的时候,身体也不会跟着走啊!利也同样是假的,不过一般人不了解,只想到没有钱如何吃饭!拿这个理由来孜孜为利。古人有两句名诗:“名利本为浮世重,世间能有几人抛。”名利在世界上是最严重的,世界上能有几个人抛去不顾呢?“名与身孰亲”,他要我们了解名就是假的,比起身体来,当然爱自己的身体。如果有
财富是什么?财富是能量,但它更是责任和使命,一个人没有想好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的话,多余的财富是他灾难的诱因。01内在的疗愈与蜕变可以创造财富在创造财富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困惑,都是我们内在需要疗愈与蜕变的反应。 我们人执着在我们三维空间,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悲非常非常渺小的状态。为什么呢?我们在三维能看到显性能量,所有这些我们能看到的、能感受到那部分能量到了第四维就成了无穷分之一了,因为它有无穷多个三维空间。到第五维就是无穷的平方分之一了,到第六维是无穷的三次方分之一了,到N维(N趋于无穷大)就成了无穷的无穷次方分之一了。无穷的无穷次方分之一,大家想想,多么的渺小啊,完全被忽略了。所以我们在三维空间执着的这点事儿太有限了,我们把这点事儿放大来左右我们的生命的话,太可惜了。02修行不一定要“
砺石导言本文分享了巴菲特在投资上的10条洞见。Kevin Buddaeus | 文36氪(wow36kr) | 来源1首先理解,然后行动第一个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巴菲特说得更准确:“永远不要投资那些你不理解的业务。——Warren Buffett”我们可以说“对一个想法进行投资”,而不是“对一单生意进行投资”。永远不要投资那些你无法理解的想法。你可以经常看到那些想要成为艺术家、音乐家或尝试其他创造性途径的人,他们的第一印象之一就是,为了获得成功,他们需要花钱购买最好的装备。喜欢画画的人很快就会想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他需要花费数千美元购买最新的带有集成屏幕的图形平板电脑。同样,一个新的吉他手也会不惜斥巨资购入巨星代言的昂贵音乐设备。2投资你自己巴菲特自己也多次说过,这是他能给别人的最好的
至简心法是构建在宇宙至简原理基础上的实践方法,它是在科学语境和人类各个宗教智慧总体的建构之下形成的一个综合性的智慧系统,这个系统服务于每个人的觉悟。这个系列会完整阐述至简心法的健行对生命成长的作用。01建立觉察的习惯每个月至简心法21天的健行打卡,它只是一天当中拿出一件事情来觉察,其实一天有无数个当下可以觉察,只是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形成觉察的习惯。表面上看它好像是在建立一种习惯,但实际上它是回归内在一个非常快的捷径,你没有一刻不在和自己的内在关联,也就没有一刻不在建构高维实验条件的状态之中。当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一种觉察状态的时候,生命的质量就会提升,而且会在现实去持续验证心想事成,可以成所作智,可以化解生活、生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生命功课。我经常说好学
人到中年,向上有需要关心的老人,向下有需要照顾的幼子,向前有未知的迷茫,生活繁重,却无法不努力前行。如果你正感到痛苦和无奈,不妨重新调整生活节奏,学着向内求,试着与自己和解。人到中年,试着关上这几扇门,为自己的心灵减压,为自己的欲望减负,重建自己的人生。01关好嫉妒的门,不眼红别人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眼红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容不得他人比自己出色。愚蠢的人,总是任由这种情绪发酵,轻则陷入嫉妒别人的精神内耗中,重则害人害己,将自己拖入深渊之中。《恶意》一书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野野口和日高是相识多年的好友。少时,野野口性格沉闷,几乎没什么玩伴,善良的日高便主动和他交朋友。野野口每次被坏孩子们欺负,也都是日高站出来保护他。成年后,野野口工后不顺,日常
文丨诗词君有人说,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苏东坡。他一生坎坷,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他一生豁达,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生活本就是百般滋味,有人陷于惆怅一蹶不振,有人背起行囊大步向前。苏东坡用一生的时间,让忧患的生活在凡尘开出了花。懂得苦中作乐,把不那么完美的人生过的有滋有味,人生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放不下的,就看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忧愁无处说,他来到赤壁,看江水奔腾,惊涛拍岸
《论语》有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个年龄的人,大多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社交圈。知道了孰轻孰重,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明白了人生只能靠自己,才能走的更加稳妥。五十岁以后,不管你有多少存款,以下6件事千万别做。01停止盲目讨好在乎你的人,不需要你讨好,不在乎你的人,讨好也没用。感情应该是不由自主的,相处应该是内心熨帖的。不要想着讨好谁,把讨好他人的力气花费在自己身上,比讨好别人要幸福许多。《半山文集》曾说:把放在别人身上的希望收回来搁在自己身上,可保自己一世的浪漫。无需讨好谁,过好你自己,真正看得上你的人,不用你讨好。02停止无休止地抱怨当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最常做的,也是最容易做的就是抱怨。但抱怨却又是最无用的,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