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刘孟浩 » 正文

刘孟浩:学习美学离不开文学实践

281 人参与  2023年04月01日 21:11  分类 : 刘孟浩  评论

学习美学离不开文学实践

近日,一直在阅读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文章,今天的一篇关于文学与美学关系的文章让我感触很深,促使着我码点字出来。

一、诵读有利于提高语文水平,默读是没有作用的

朱先生在文章中提到,在日常与他讨论美学的书信当中发现,大多数人的语文基础比较差。日常,我们都不太注重文字的组织能力的学习锻炼,随性化比较严重,认为这是属于专业人士所注重的。

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遇到组织文字的场景,如写申请、发言稿、心得体会等等,虽然现在是计算机时代不再用手写,但常因一句话的组织前删后除的,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去。

古代诗人都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何况今人呢,但我们不是“诗人”,距离这种境界还在“千里之外”。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非常注重修辞,将这种能力定义为“修辞术”。

如何提高这种能力呢?

大声的诵读是最好的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历代读书人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朱先生也提到在他的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诵读社”,大家聚在一起读诗、读文章。然而现在却很少听到“朗朗读书声”。

我小孩就很少出声读,比我上学时候少多了,我每每强调、督促出声读,但收效甚微,只能自己干。

我自从看了王财贵先生关于诵读的文章,对诵读经典的重要性深信不疑,而且真干,从读《论语》100遍开始。

我曾在短视频中看到某个学校在早晨聚集学生大声读书,读英语的、读语文的,读什么都有,可见这种方法的实用性。

巴金先生也曾提到他读《古文观止》不下100遍。还有鲁迅、朱自清、艾青、季羡林、南怀瑾等都在诵读上下过功夫。在西方人组织的文学会中,诵读和背诵都被看作必修课。

还有那些掌握多种语言于一身的人,都离不开嘴上的功夫,当年的“疯狂英语”就是如此。

这个时代太需要大声读书了,不仅学校里需要读书声,家里更需要!诵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更是每一个大人的事。


二、鲁迅“关于如何写作的方法”

文章中提到了三条鲁迅先生关于写作的方法,很实用,在这里再次引用下。

1、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2、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3、宁可将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我觉得这三条对大多数人来说够用了。

其实,我们每天所见所闻都会有感受,这种感受就是写作的素材,如读书后心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网络事件的评论等等,只是我们忽视这些。

我曾经也定过每天更新一篇的计划,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是为了更新而更新,到最后越写越烂,烂到写不动为止,只剩下放弃了。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我认为,只有降低要求才能坚持下去,你不可能上来就写出10万+的文章,就像跑步一样,上来就5公里,那后几天就只能躺着了。

先从300字开始,我想人人都能做到。每天记录三件最开心的事,这些不止300字吧。

上来就写800--1000的文章,可能会花费你一定的时间,这个瓶颈期可能会长些,坚持一段时间会好些。我在瓶颈期倒了好几次,只要还想起来,就继续前进吧。

文章尽可能的短小精湛,鲁迅先生也强调要敢于删除字句,朱光潜先生一生非常喜爱《世说新语》,常常把这本书放在枕边,书中的每篇文章都非常朴素,但是意味深长,是典型的速写作品,可以作为今人写文章的标尺。

朱光潜先生非常肯定地说,人人都可以成为文学家,只要坚持文学实践三五年,你就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美学境界会上升一个境界。

在这个信息时代,产生文字非常简单,键盘敲一敲就能完成一篇文章,只要你有心,好的素材俯拾皆是,平日里选取优秀文章诵读,文字功夫就会日渐增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liumenghao/692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酒店vi设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南昌首大医院看男科|JJ租号金币回收|帮美记|传奇|中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