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原著:鬼脚七
有位男人,在2015年末,孤身一人,身上没带一分钱,一路化缘乞食,花了81天,徒步行走2000公里,从五台山走到峨眉山。
这个男人就是鬼脚七。
在行走出家之前,鬼脚七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身家千万,还是前阿里巴巴的高管。
很多人疑惑,他为什么“想不开”要出家呢?
鬼脚七的回答是,因为自己精神空虚了,所以决定放下所有身份去修行,从而找回内心,找到人生的真谛。
1600多个日夜的经历、思考、感悟,让鬼脚七豁然开朗。很多无解的人生难题,都有了答案。
行走归来后,鬼脚七用文字的形式,把它修行的感悟写下来,并随即出版,而他最新的和大家分享修行之道的书就叫做《人生处处是修行》。
《人生处处是修行》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它记录了鬼脚七的的所历、所思、所悟,并帮助你抛却世俗的烦恼,跳脱思维的局限,找到不一样的角度,来看待人生的困惑及渴望,并从感悟中获得能量,增长智慧,最终凭借内心的力量,活出想要的人生。
兹心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愿大家都能收获内心成长的力量。
01
降伏你的心,就是修行
中年焦虑可能是人生最大的一道坎了。
疲于应对生活,成了很多人的常态。
奔波,本来就很累,更难的是,心也累了。
在这种情况下,修行,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作者看来,修行,是降伏自己的心。
当心被降伏了,愤怒不再是愤怒,烦恼不再是烦恼,情绪不再是情绪,苦难也不再是苦难。
那么,如何降伏自己的心呢?
作者说,时刻觉察自己的日常行为,觉察做事的出发点就可以。
例如,当你担心别人怎么看你的时候,你看着你的“担心”,让自己明白,“担心”出现了;当你害怕别人瞧不起你的时候,你看着你的“害怕”,告诉自己,“害怕”出现了。
只要这么做,你会发现你能察觉到“担心”,但你不担心;你能察觉到“害怕”,但你不害怕。
一旦你开始察觉,你就越容易远离负面情绪。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把“觉知”放大,放到每天的生活中、工作中,包括行住坐卧、一言一行。
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没做,但什么都做好了。
兹心发现,人生本来可以很简单,但头脑喜欢搞得很复杂。如果我们能及时看见自己的情绪,我们的每一天就变得愈发可控。
正如《道德经》里所言“无为而无不为”。很多时候只是“看着”,生命就有了意义。
02
真正的捷径,是不要走捷径
当互联网的浪潮来袭后,很多人一下子感受到了巨大的贫富差距。
于是很多普通出身的年轻人,开始想着有没有什么捷径能够实现弯道超车。
打开搜索引擎,“如何快速……”总是高频搜索词汇。
在作者看来,这个想法很正常,毕竟他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
但当他年过四十后,他才突然发现,曾经以为的捷径都成了弯道,而真正的捷径,是不要走捷径。
为什么不走捷径反而更快呢?
作者认为,只要是真正决定去做,很多事情都不难。
如果想要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每天花五小时学习,坚持十年,不成大师也成了行家;
如果想要写好书法,每天花五小时练习,坚持十年,不是书法家也一定写得很好;
如果想要做品牌,坚持一个理念,一步一步走,坚持做客户积累,坚持十年,品牌自然成为好品牌……
兹心想告诉大家,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何尝不是在生活中的修行?
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路,都会化成我们修行的粮食,而踏实生活,也就成了我们修行的道场。
03
多关注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过得乐呵呵的,但也有人过得苦大仇深。
是上天不公吗?其实很多时候,并非如此。
作者认为,那些觉得生活很难的人,一定是太看重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我们只关注结果的时候,我们对自我的评价就容易很片面。
比如我们今天认真工作一天,但是如果只看结果,这一天可能什么都没得到。你可能就会说“今天白忙了一天,什么都没得到!”从而感到失落沮丧。
如果你只关注结果,往往什么都得不到,一旦结果不理想,你就会觉得生活很难。
但如果你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呢?
作者觉得,多关注过程,多体验过程,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会收获良多。
因为很多时候,过程就是生活,过程也是结果。
好比你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结果,晋升还是不晋升,都有结果了;你恋爱的过程,本身就是结果,最终是否结婚,都有结果了。
兹心也认为,如果不想生活得那么痛苦,就多关注过程,多体验过程。
是的,过程就是结果,结果也是过程。
04
心怀慈悲,你会过得更快乐
很多人的生活过得不顺,是因为太想掌控生活了。
自己的孩子不受控制,总是与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你就会感到愤怒;你想要赚钱,有人妨碍了你,你就会愤怒;你想要升职,老板不同意,你就会愤怒……
所有的所有,都是因为我们活在一个欲望的世界,常常被欲望所操控。
想要缓解这类痛苦,我们需要做好生活中的修行。
作者觉得,生活中的修行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断、智、悲。
断,就是及时觉知,切断烦恼,不被情绪控制;智,就是巧妙处理矛盾,多关注过程,少关注结果;而悲,就是心怀慈悲。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是心怀慈悲呢?
作者说,我们要先分清楚慈悲和怜悯。
假如朋友老公有外遇了,你的想法是“她好惨啊,好可怜,我去安慰一下”,这是怜悯。
但是如果你能用爱来对待这一切。朋友老公有外遇了,我做什么才能替她分担痛苦呢?这就是慈悲。
所以试着让自己充满慈悲,去体会他人心中的压抑、情绪和痛苦。这个过程,就是修行。
在兹心看来,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你心怀善良和慈悲会在你的脸上显现出来。
慈悲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05
把时间找回来,也是一种修行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兹心也和不少人一样,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手机上,一天过完,躺在床上,又暗自后悔,今天又被手机偷走了不少时间。
其实,真正偷走时间的贼,不是手机,也不是网络,而是你那颗躁动的心。
作者说,想要把时间找回来,我们需要守住那颗躁动的心。
如何守住心呢?具体有4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
重新捡起你的梦想,不论你的梦想是什么,只要它能让你热血沸腾就可以。
第二步制定原则。
给自己定一个“只要有时间,我就……”的原则。例如,只要有时间,我就看书。
如果你意识到违反了原则,要赶紧回归原则。不用后悔也不用叹息,立马停止,回归到原则就好。
第三步砍掉依赖。
和你的目标不一致,又消耗你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你都要砍掉。砍掉最大的依赖,会空出很多时间。
最后一步保持警惕。
并不是有了目标、定了原则、砍了依赖,你就成功了。永远都在路上。就像修行一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目标是什么、原则是什么。
这套时间管理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是一样的。
定目标就是发大愿,制定原则就是持戒,砍掉依赖就是专注,保持警惕就是保持觉知。
只要你守住自己的心,时间就回来了。
06
有很多的痛苦,很多的失落,其实都是自己给出的魔咒。
当欲望太高,伸手够不到的时候,我们难免会伴随而来各种痛苦。
所以,是时候与自己的心态和解了。
好好感受每一天,多关注过程,少关注结果,心怀慈悲地面对这个世界。只有这样,我们的心上才会开出一朵花,我们的人生,才可以如沐灿阳,春风十里。
正如泰戈尔所说的:“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向内看自己、向外看人生,而收获幸福、从容、美满的人生。
*解读:林小白,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撰稿人、新书攀升热销中。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jiaoyu/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