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 :儒风君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天渐冷,雪渐盛。
此时阳气升,阴气降,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严寒将至。
秋收冬藏,我们也要顺应天时,懂得:藏,才是最好的养生。
1
藏身,养寿
《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此为闭藏。”
到了小雪节气,更应藏养,去寒就温,避寒藏暖。
否则“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保养不到位,很容易生病。
藏养身体,才能健康过冬天,为来年储备能量、打好基础。
一是慎起居,应等待日光,早睡晚起,保障睡眠充足。
小雪过后,昼短夜长,早睡可养阳,晚起则有助于护阴。
二是调情志,需顺应自然气机冬藏变化,静心宁神。
如此,才有利于潜藏阳气,收敛神气,涵养肾气。
三是适寒温,气候湿冷,要注意保暖,防止寒邪入侵。
外出时,要多保护头部、腹部、膝关节、脚踝等关键部位。
四是节动静,冬季适量运动必不可少,以微微出汗为宜。
可使气血通畅,体质增强,但要避免运动过度,大汗伤津。
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小雪节气,当以养藏为先,养精蓄锐,休养生息。
敛阳护阴,闭藏阳气于体内,方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2
藏心,养福
古语有云:“水寒心简,天寒心敛。”
藏,是冬的真谛;藏心,是人的智慧。
冬三月,不止是藏身养寿,更要藏心养福。
此时,天寒地冻,万物凋零,内心也难免焦躁低落。
惦记着得不到的、已失去的.......活得身心俱疲,痛苦难安。
冬藏,就是收心,该放的放,该忘的忘,将心里的垃圾倒一倒。
哪怕此时你正遭遇人生的寒冬,也要做到心平气和,淡定从容。
毕竟,悲欢交错,苦乐交织,是人生的常态。
一味烦忧只会自乱阵脚,智者只会随遇而安,沉着应对。
把眼光放长远,以不变应万变,处世不惊,临危不惧,藏养心神。
当你的心静了,世界才会清净,才能拨云见雾,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如古人说的:“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
藏心,是宠辱不惊的淡定,是去留无意的从容。
藏心,是难而不怨的达观,是苦而不诉的内敛。
无论当下境遇如何,让心更宁静,精神更愉悦,才会有福气降临。
3
藏器,养禄
归元寺有签文说:“岁冬万物善伏藏,只待惊蜇春雷响。”
小雪之后,冰雪无情,动物蛰伏,万物冷寂。
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的休止,而是养精蓄锐,静待新生。
世间万物,所有的潜藏沉淀,都是为了来日的春暖与花开。
恰如《易经》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昙花一现,需等待整个白昼;蝉鸣一夏,亦蛰伏数个四季。
所谓的人生开挂,一鸣惊人,不过是厚积薄发,藏器待时。
趁冬日,我们也要秉有待时而动的毅力和智慧,默默提升自己。
经常读书,拓宽视野,放大格局,不断深耕成长;
保持自律,积极进取,奋发作为,熬过冬日苦寒;
善于自省,认清自己,治愈迷茫,领悟生命真义;
坚持微笑,阳光自信,摆正心态,迎来春日暖阳。
真正的智者,从来都是在不动声色地砥砺前行。
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暗暗努力,在漫长的寂寥孤独中悄然酝酿。
当具备了足够实力,才能在时机来临时,一跃而起,大放异彩。
4
藏锋,养志
《遵生八笺》曰:“冬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谨戒。”
每年冬季,万物都避其锋芒,低调隐居,韬光养晦。
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锋芒毕露,哪怕能力再强,也难免会给自己招灾惹祸。
做人亦是同理,“使志若伏若匿”,藏而不露,才是最好的姿态。
有财不外露,低调行事,通融豁达,方能行稳致远;
才高不炫耀,玉韫珠藏,沉稳内敛,方得前路宽广;
得意不猖狂,戒骄戒躁,谦卑含蓄,方可长长久久。
鬼谷子也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隐智藏锋,光华内敛,是养志之方,处世之道。
今日的藏,只为来日的扬;今日的敛,只为来日的敞。
冬天时的藏锋守拙,蓄养心志,必将迎来春日的欣欣向荣,事事顺遂。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