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 | 诗词天地
作者 | 拾一
三毛曾说:“个人的经历,命运的颠簸都使我被迫接受成长,这一切的代价都是日后活下去的动力”。
人生在世,这一辈子所经历的事情,全都是考验和提升自己的。
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都是掌舵者,时而搏击风浪,时而体验平和。
每一份付出,每一次坚持,都勾勒着我们人生的轨迹。
做好小事,熬过难事,静成大事,这既是生活的智慧,也是前行的信念。
01
做好小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有人不屑于细枝末节,只愿意追求一蹴而就的辉煌,却未曾看到,把眼前的小事做好,正是通往更高峰的最佳途径。
古语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把每件小事都做到极致,才能成就非凡。
河南端午晚会上,舞者何灏浩以《祈》惊艳四座,赢得满堂喝彩。
殊不知,这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付出。
为了呈现最佳效果,她需反复拍摄上百个水下舞蹈视频,每一个动作、表情都精益求精。
甚至需要在水下与水流和飘带抗争,确保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自然。
拍摄当天,更是早早入水,直到深夜才结束,双眼因长时间的水下工作而布满血丝。
正是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她的舞蹈作品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突然的出圈,一定是足够惊艳;足够的惊艳,一定是无数的心血。
正如马未都所说:“认真对待每件小事,是成功的基本素质。”
当你不再幻想一步登顶,开始专注于当下,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成功自会与你不期而遇。
从细微之处着手,从能坚持的事情做起,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总会熬出一片天,熬出一万种希望。
02
熬过难事:走过至暗时刻最好方式,就是熬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苦心人。
人生如同一杯茶,不会立即让你品尝到它的甘醇,唯有先经历苦涩,方能品味到后来的甘甜。
真正的强者,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在困境中探寻出清晰的方向。
纵观司马懿的人生轨迹,每一处都写满了坚韧的“熬”。
青年时期,熬过曹操的猜忌;中年时期,熬过诸葛亮的交锋;晚年时期,更是熬过了曹爽的打压。
他凭借一个熬字,令自己稳坐了曹魏军界第一把交椅。
评书名家单田芳讲遍古今传奇,说尽英雄豪杰,最后把人生浓缩为简单的一个字——熬。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撑过人生最艰难时刻的秘诀,就是熬。
无论多少次跌倒,都要有多少次站起来的勇气,穿越阴霾终见晴空,走过泥泞便是坦途。
很喜欢一句话:“命运的考验,不是要你惊慌失措,而是要你学会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去面对。”
人生路漫漫,风雨兼程,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命的苦海中奋力游弋。
当你跨越荆棘,你已不再是旧日的模样。
熬过至暗时刻之后,每一次的启程,都是崭新的开始,你经历过多少风雨,就会拥有多少彩虹。
03
静成大事:暗暗拼搏,惊艳所有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两汉·诸葛亮《诫子书》
清朝大学者翁同龢有一副名对:“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古往今来,能最终成大事者,通常要有“静下来”来的能力。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祖逖闻鸡起舞。
他们都是在不引人注意的时候,在不为人知的暗处,默默努力,安静成长,最后一举成名,惊艳世人。
1962年,陈忠实高考落榜后回村务农,但他志在文学,立志成为一名作家。
他白天劳作,夜晚抄书、写心得,积累素材。
经过不懈努力,1965年,他的第一篇散文《夜过流沙沟》成功发表,标志着他作家生涯的开启。
1982年,在路遥的的激励下,决定写一部白鹿原的近代社会变迁史。
为此,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闭门不出,埋头创作,耗时六年时间完成了《白鹿原》的创作。
《白鹿原》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文学的瑰宝。
真正的智者总是深藏匠心,不显山不露水,默默耕耘,苦心孤诣,直至成事。
正如亦舒所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奋斗,无需他人的围观与喝彩,只需默默努力,静待花开。
认清了目标,就只管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惊艳所有人。
于心灵深处修篱栽竹,让心灵通透如镜,维持方寸之间的淡泊与宁静,终将厚积薄发,逐渐变得强大而成熟。
杨绛曾说:“一个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凡是磨砺你的,也必能使你成长。
耐心一点,做好小事,才能稳步向前;
坚强一点,闯过难关,才能迎来曙光;
冷静一点,想清楚大事,才能收获圆满的人生。
愿你积极面对人生中所有的遇见,丰富自己的经历和阅历,搏一个精彩的明天!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