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古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部分地市,明确可以限时燃放烟花爆竹。
具体时间,则是按照农历的腊月二十三、除夕到正月十五。
爆竹声声里,我们熟悉的年味儿,终于又回来了!
1
鞭炮一响,黄金万两
不是五更闻爆竹,那知今日是新年。
——于谦《元日寓太原分司独坐感怀》
爆竹声声,曾是过年的“标配”,更是记忆中的“年味儿”担当。
在很多人眼里,没有烟花爆竹的春节,是没有“灵魂”的。
打开电视放春晚,家人围坐包饺子,屋内欢声笑语,窗外爆竹连天。
你一串我一串,彻夜响个不停,那才叫热闹!
如今的大年三十,春晚节目没人看,城里一片寂静,街上车都比平时少。
再过数十年,等这一代孩子长大,可能都不再认识烟花和爆竹了。
你问年轻一辈,对春节的记忆如何?
没有,什么都没有,连过年的兴致都没有了。
我们还在一边埋怨,说孩子只会玩手机、打游戏。
老祖宗的四大发明,传到咱这儿就这么断了。
今年过年,领着孩子回趟老家,见识一下过年的烟花。
点上一根香,捂着耳朵离远点,年味儿自己就炸开了:
鞭炮一响,黄金万两;烟花一放,富贵吉祥。
2
姑娘爱花,小子要炮
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噼劈啪啪的鞭炮。
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等好看的花炮。
——丰子恺《故乡与童年》
俗话说:姑娘爱花,小子要炮。
鞭炮种类繁多,最常放的是“大地红”。
大红纸屑撒满地,好不热闹,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还有“二踢脚”,响一声一飞冲天、再一声一炮而红。
楼下的小孩,人手一包“摔炮”。
用纸包成指甲盖大小,卷起来像小蝌蚪。
用力摔在地上,就会发出“啪”一声响。
小女孩喜欢“滴滴金”,十五块钱能买两把。
粉色的纸捻着,点着了拿在手里,嗤嗤地冒火星。
这两种烟花,危险系数很低,几岁的小朋友也敢玩。
小时候物质生活贫乏,总是盼着过年。
过年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有鞭炮可以玩。
那时候零花钱有限,总是一根一根地放,生怕很快就放完。
如今日子好过了,饺子想吃随时包,烟花也不让随便放。
过年跟平时一个样,好像也没啥意思。
也不知是年味儿淡了,还是人心变了?
3
放?还是不放?
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
——梁实秋《过年》
相传“年”是个妖怪,每逢节日出来祸害乡里。
为了过上安稳日子, 人们用烟花爆竹将“年”赶跑!
形成了春节放鞭炮的传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早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总归要弄出点动静来,才有年味儿。
最近几年都不容易,千家万户盼着过个好年。
人们压抑了许久的郁闷心情,需要一次彻底的释放。
渴望用震耳的鞭炮声,赶走瘟神;用璀璨的烟花,驱散疫情的阴霾。
找回久违的烟火气,迎接热闹新的生活,新年讨个好彩头。
老人们说,过年燃放烟花爆竹,可以消灾驱邪,去一年的晦气。
小时候每年都放烟花爆竹,照样蓝天白云,哪有什么雾霾。
过年放几天烟花爆竹,对环境造成的伤害性不大,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感极强。
辞旧迎新,比以往更需要一场热闹的烟花。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6134.html
本文标签:烟花爆竹的寓意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