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自我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
《论语》中提到过一个观察人的方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意思是说,判断一个人的时候,应该看这几个方面:他做一件事的出发点是不是好的,他做事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否妥当,他的原则底线在哪里。
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能做的到位,无论别人怎么说,这个人应该基本上还是能靠得住的。
大事难事看担当
在看一个人有没有担当的时候,要看他在面对大事难事的时候怎样处理。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遇到难以解决,或是后果严重的事情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办法,或是自我保护的措施。
他们总想着,发生事情总会有别人承担,所以从来不会想着自己主动去承担什么责任。
所以,逢着那些大事或难事的时候,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来。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
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范仲淹便连上四章,斥责吕夷简狡诈,因言辞激烈,遂被罢黜。
因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谪,梅尧臣作《灵乌赋》力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
范仲淹回作《灵乌赋》,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危难挺身而出,或者是在紧要关头承担大任,那么就肯定会成为更多的人的精神支柱,也往往会被大家所信服和拥戴。
范仲淹出身贫苦,但他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这些作为最终使他成为一代名相,彪炳史册。
小事琐事看修养
看一个人的修养,需要看他在小事琐事上是怎样处理的。
小事琐事十分繁杂,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修养不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特别容易不耐烦,进而把事情搞砸。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耐烦,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
有一次,曾国藩接到弟弟曾国荃的一封信,信中说: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
曾国藩谆谆告诫弟弟不要不耐烦,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不然将来恐怕难以与人相处。
耐烦,与人相处才能容人,待人接物才有度量,才能消融烦恼,保持温和平静。
而缺乏耐心和修养的人,很容易情绪不稳定,从而暴怒、烦躁,迁怒于人。
在愤怒的情况下,特别容易让人做出失去理智的举动,而且通常这样的伤害都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一个有修养的人,即便在繁琐的事情面前,也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客观地作出分析和判断,不会让情绪影响到事情的进展。
曾国藩说: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
所有不快,都可以用“耐烦”的修养来化解。
便如清风拂面,过后不留痕迹。在纷繁复杂的琐事中,修得一颗清净心。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
认真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琐事,勇敢的去面对那些不期而遇的大事难事。一个既有担当、又有修养的人,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下,命运都不会让他失望。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3587.html
本文标签:好文章欣赏 耐烦 耐烦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