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慈怀君说
作为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晚清名臣左宗棠才华盖世,他自诩为诸葛亮,常以“今亮”自称。
他的一生,建立了不朽功业,于国于民,竭尽心力,乃真正的忠臣良相,国之栋梁。
1885年(光绪十一年)7月27日清晨,74岁的左宗棠告别人世。
慈禧太后为之流泪,并给了他汉人官员的最高荣耀:追赠左宗棠为太子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予谥文襄,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命于湖南原籍及各立功省份建立专祠,其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国史馆立传。
从此“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成为一幕永恒的历史。
有人说,人生的幸与不幸都是天命,天命不可违;人,就是被天命摆弄的一颗棋子,位置早已定格。
但天命之下还有“运”,即所谓“命运”。人生,是三分天注定的命,七分自己拼的运。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命不算好,但运实属上乘。最终,他依靠人生三幸,借运改命,逆袭人生。
1
一幸:路不通时,选择拐弯
1812年,左宗棠出生于湖南长沙湘阴县。虽家境贫寒,但书香世家的家风一直浸润着他长大。
祖父左人锦是一位老秀才,左宗棠的读书启蒙和一生吃苦耐劳、节俭质朴的品质即受惠于祖父。
1816年,父亲左观澜将家迁至长沙,开馆授徒,4岁的左宗棠和两位哥哥同时受教于父亲。
左宗棠一直遵循祖父和父亲的教导,刻苦攻读,不曾懈怠。8岁时即可学做应试的八股文章,20岁考中举人。但却在之后的6年中,3次赴京会试,3次落榜。
面对屡次落第,1838年,26岁的左宗棠做出人生的重大决定:放弃科举考试。由此,他的一生学历也止步于举人。
虽科场失意,但左宗棠并没有自暴自弃,颓废堕落,他把通向成功的路换了一个方向,去追寻更绚丽的人生景色。
他埋首于浩瀚书籍,博古通今,满腹经纶;
他潜心于兵书,精通古今兵法、战事;
他研究地理学,对天下山川、国土疆域了如指掌;
他钻研朝廷国章,识时知务;
……
他日常所学,都是真正的经邦济世学问。虽不在仕途,却心存乾坤,对天下纷扰和当朝形势皆世事洞明。
自然界有一个竹子定律:竹子之所以能在6周时间,长到高达15米,得益于前4年,竹子的根在地底下延伸数百平米。
左宗棠的人生就像竹子一样,前半生韬光养晦,后半生锋芒毕露。
成功不只是人生开挂,还是厚积薄发。
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成功。
有时候,成功就在拐角处,适时转个弯,幸运就会降临。
君子之心,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
2
二幸:夫唱妇随,比翼齐飞
左宗棠21岁时还未成婚,堪称那个时代的“大龄青年”,但这个“大龄青年”并不是因为条件太好挑花了眼,而是真有实际困难。
在左宗棠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家里祖父祖母、大哥、母亲、父亲相继离世,家门不幸,经济更显困窘。
为了保证大嫂和侄子的日常生活,左宗棠和二哥把家里的40多亩田地全留给了他们。他和二哥承担了全部的家庭债务,成了名副其实的负产阶级。
家境窘迫,左宗棠实在无力张罗娶妻。
此时,湘潭大户周系舆写来一封信,催促左宗棠与女儿周诒端成婚。原来,周系舆与左观澜是同窗好友,早已给左宗棠和周诒端订了婚。
但现实是左宗棠根本没钱结婚,考虑到左宗棠的实际情况,周家提出让左宗棠入赘周家,做上门女婿。
后来的事实证明,到周家做上门女婿,是左宗棠人生中一次幸运的选择。
周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道殷实,诗风传家。史书记载,周诒端是一个知书达理,性情贤淑,容貌端庄的女子,诗词歌赋都不输左宗棠,有《饰性斋遗稿》留世。
左宗棠参加会试屡试屡败,周诒端从不埋怨丈夫耗费了大量钱财,而是坚定地支持他继续温习功课。
左宗棠决定放弃科举考试后,周诒端写诗慰勉他:凤凰高飞,要经历蛰伏之时,国家大事根本就是农桑,落第归隐田园也不用灰心,等待时机,总能一飞冲天。
其中包含的远见卓识和对丈夫的理解,非一般女子可及。
作为上门女婿,夫妻二人所生子女,本应一律随母姓。但周诒端并没有这样做,他们所生子女都随了左姓,无论面子还是里子,都让左宗棠称心如意。
闲暇时,夫妻二人吟诗作对,相与谈史,一起钻研学问、绘制地图,成就了一段湘潭模范夫妻的佳话。
可以说,左宗棠后半生的人生崛起和声名远扬,妻子周诒端功不可没。
有妻周诒端,是左宗棠的人生幸事。她不仅仅是嘘寒问暖的妻子,更是志同道合的幕友。
爱一个人,守一个家,夫唱妇随,琴瑟和鸣;三观一致,性格相合,相看两欢颜。
好的婚姻大抵如此。
选对了伴侣,人生就离成功更近一步。
3
三幸:贵人扶持,知己相帮
郭嵩焘曾评价左宗棠:才尽大,无不了之事,人品尤端正,所以人皆服他。
这样的左宗棠,自然而然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
他最早结识了长沙有名的官员和学者贺长龄,史记贺长龄与左宗棠见面时“以国士见待”。
在他的引荐下,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是书院的老师,他对左宗棠颇为赏识,感叹“观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后来,二人还结为了儿女亲家。
1833年,左宗棠赴京赶考期间,结识胡林翼,二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
1836年,少年得志、功名顺遂的两江总督陶澍回老家省墓,路过左宗棠任教的醴陵。当地县令请左宗棠为陶澍下榻处撰写楹联。
这一幅瞬时挥就的楹联让陶澍激赏不已,二人相谈甚欢,从此结成忘年之交。
陶澍临终前将家事全权托于左宗棠,并主动提出与之结为儿女亲家。左宗棠推辞,但陶澍坚称:“30年后,你的地位必在我之上。”
胡林翼曾向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左宗棠,但左宗棠因事不能脱身,未去赴任。
后林则徐返乡,约左宗棠见面,两人就古今形势、国家大事等彻夜长谈,林则徐深感左宗棠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咸丰二年,太平军杀进湖南,大攻长沙。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身负守卫长沙重任。
急需用人之际,贵州黎平知府胡林翼和陕西候补知府江忠源都向他推荐了左宗棠。
自此,拥有大V资质、大V朋友圈,但自己还不是大V的左宗棠以幕僚的身份正式进入仕途。
48岁时,他最终在曾国藩的一路大力举荐下,官至浙江巡抚。
因为左宗棠的满腹济世才华,机遇不停地向他招手。
幸遇官高位显的贵人、心有灵犀的知己,众擎易举,终于把左宗棠推向更高的人生发展平台。
有才华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被芸芸众生遮挡光辉。
有抱负的人,潜心于自身修炼,等待的就是一鸣惊人的机会。
一个人的圈子,就藏着一个人的人生,圈子从哪儿来?靠得都是自己默默积攒的努力。
如此说来,人生是繁华还是落寞,最终都是自己决定的。
4
一切幸运,皆是命运
人生三幸,撑起了左宗棠的整个人生。
无缘科举、蛰伏在家时的沉淀修炼,促成了他披荆斩棘的仕途崛起;
妻子周诒端的精心持家、尽心辅助,让他全身心倾注于国事和天下事;
贵人扶持、知己相帮,让他一次次避开官场凶险,得遇人生良机。
有句话说:人生所有的幸运,都来源于厚积薄发。
这些环环相扣、息息相通的幸运和机会,助推左宗棠的后半生叱咤风云,站在了人生峰巅。
自进入仕途,左宗棠经手的事务以军事活动居多。
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平定回乱,收复新疆……
《左宗棠传》里说:我们可以留意到,每一件左宗棠参与其中的国家大事,最后都有圆满的结局。
清廷也屡次称左宗棠“老于兵事”,这绝非过誉之词,而是左宗棠辗转仕途,用心血和智慧一点一滴争回来的。
真正使左宗棠名垂千古的事业,是他力排众议,收复新疆。
当时的新疆,大部分被以阿古柏为首的武装力量占据,伊犁被俄国以代替清政府讨伐阿古柏的名义侵占。
1876年,65岁的左宗棠破釜沉舟,令军队抬着自己的棺材出兵新疆,创下了“抬棺西征”的壮举。
一年后,左宗棠带领军队力挽狂澜,从阿古柏手里收回新疆除伊犁以外的领土。
五年后,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经与俄国谈判收回伊犁,整个新疆版图全部回归中国。在曾纪泽谈判成功的背后,是左宗棠带领的军事力量做强大的后盾。
“绝口不言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左宗棠一生戎马,铁血丹心,为国家的领土完整拼杀出了一条让世界信服的路,也让晚清在世人面前扬眉吐气了一把。
李安曾说过:这世界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
40岁前,一介落魄书生;48岁后,终于逆袭翻盘。
左宗棠凭借的除了过人的才华,更有幸运的人生机遇。
他终靠自己的努力改写了命运。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倾城。爱文字,爱孤独。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