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达摩整个的思想有四句话这四句话是他的弟子昙琳总结出来的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
01
安心,发行,顺物,方便
今天要跟大家交流达摩祖师的一个方法。
他的这个方法是什么呢?
叫做安心法。
达摩整个的思想有四句话,这四句话是他的弟子昙琳总结出来的:
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
达摩祖师的禅,达摩祖师的思想,就是这八个字:“安心,发行,顺物,方便”。
这位昙琳法师进一步解释怎么样叫做安心,怎么样叫做发行,怎么样叫做顺物,怎么样才算是方便。
他说:“如是安心者壁观”,我们这个心所面对的就是一堵墙壁,叫“壁观”,当你能够做到这样,你就能安心。
比如我们今天是在这里打坐,可我们每个人当前的心态能不能就像面对着一座墙壁。
大家静下心来,坐五分钟试试看。静观自己的心态,静观自己刹那起的心念。
我们如果能保持五分钟的安静,那我们就非常地有希望。因为修行跟其他的任何事情一样,都是一种积累。
还是要有坚定的信心,不要动,要忍痛,年轻人一定要有信心,有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有信心是自我生命价值的表现。
“心如墙壁”,仅仅是一个比喻而已,大家千万不要移来一座墙壁放在心头,那样就会成为毛病。
02
“心如墙壁”
“心如墙壁”,就是让我们的正念能够像一堵墙壁一样,这样妄念就没有办法进来。
当然,“心如墙壁”它还有更高的要求。
但是,第一步就是不让妄念在心头起伏,要正念相续,念念相续。
如果我们真正地在心头竖立起一面墙壁,那可能就会堵在心里,会给我们的呼吸、血液流通带来毛病。
“心如墙壁”在禅宗的典籍中叫作“壁观”。
唐朝的圭峰宗密禅师作了一本书叫《禅源诸诠集》,他说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
“壁观”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
有四个步骤:“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外止诸缘,就是我们在修禅定时,要专心致志,心无二用,跟外面的人和事暂时停止接触、停止攀缘。
比如说我们在打坐时,肯定要把手机关掉,把门关起来,给家里人一个交代,告诉他们自己在干什么,希望他们不要打扰。
如果家里人理解你,你可以把实情告诉他,说“我现在在打坐”,如果家里人不理解你,你不妨跟他说,“我现在要休息,请你们保持安静。”
这算不算打妄语呢?不算,这是一种善巧方便,为了保护自己。
我想,说“休息”是最好的。
因为休息的意思包括不跟外部接触,也包括我们内心的妄想能止息,一语双关。
所以要外止诸缘。
诸缘主要指的是苦乐忧喜,人我是非等等。像这样的事情我们都要停止攀缘,停止去考虑它。
内心无喘,这个喘就是心在起伏,心里面经常有的妄念。
03
“外止诸缘”
“外止诸缘”是指比较具体的一些事情。
“内心无喘”呢?
就是要停止一些内心的杂念,使我们的心像墙壁一样,针插不进去,水泼不进来,那就能够做到心如墙壁。
能够达到如此的要求,才可以入道。
入道是什么呢?
是入修行的门、修道的门。
我想可以用这四句话来指导我们调整自己的心念,检查自己在用心的过程中能否达到这个要求,或者说能有多长的时间达到这个要求。
开始的时候不能要求太高,有一分钟做到这样也是不错的。我是很实在的,因为我们实际上连一分钟都做不到。如果再说绝对一点的话,连一秒钟都做不到。
如果用这样的要求来看待我们的心念,你就会晓得这个问题太严肃了,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的心是分分秒秒都没有停止妄想分辨。
我有一个要求,要求从一秒钟开始。有了一秒钟,就有两秒钟,如果有六十秒钟都能心如墙壁,那就有了一分钟。
有一分钟能够静下来,那就是我们修行上很大很大的进步。
把“心如墙壁”的要求用时间来量化,修行、修禅定就很具体了,就不那么抽象了。
如是安心者壁观。
04
大乘安心之法
“如是发行者四行”。
安心是从总体上说,具体落实这个安心法门,那就有四种修行途径,叫“四行”。
一是报冤行,
二是随缘行,
三是无所求行,
四是称法行。
心安了,接着就要根据这四行来落实安心以后的生活。
四行以后接着是顺物,“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
顺物,就是随顺世间、教化世间。
随顺世间、教化世间的关键是什么?
就是要防护讥嫌。
就是说我们修行人的所作所为,不要让那些未信、未悟的人生起怀疑的心、毁谤的心。
所以要防护讥嫌,让所有见到我们的人,都起欢喜心、起皈信心、起随喜心。能够这样做,才能顺物,才能随顺世间,教化世间。
最后还有“如是方便”。
方便,实际上就是智慧的另一种说法。因为没有智慧的人,就不懂得什么叫作方便。
从初祖提出来修行要有方便,然后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都是继承这个方便,都在修行这个方便。
从历代祖师的教化生涯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定要有方便。
要有方便,这也是菩萨精神,也是菩萨道的内容之一。
《华严经》上讲,菩萨有十种度化众生的方法,有十种利益众生的修行法门。这十个法门就是十度。
把六度中的最后一条智慧再细分为五条,就成为十度:施、戒、忍、进、定、慧、方、愿、力、智。
(六度指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即施度、戒度、忍度、精进度、禅度、慧度,是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义。)
其中第七条是方便。方便是菩萨利益众生的十个法门之一。
《华严经》上还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话,叫作“善持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不要以为佛事要离开了尘劳。
离开了尘劳,没有佛事。
要在尘劳中做佛事,要善持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可见方便多么重要。
方便就是大智慧,就是我们入世的智慧、度众生的智慧。
这个智慧的关键是什么呢?
就是要把一切的执着排除得干干净净,“遣其不着"。
有执着就有壁垒,有壁垒就没有智慧。
我们现在四面是墙,这个叫壁垒。因为有壁垒,所以只能通过窗户才能够看到外面有一线光明。
如是安心者壁观,
如是发行者四行,
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
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
此是大乘安心之法。
我们能够细细咀嚼这段话,蕴之于心,然后在修行和生活中逐步加以落实,就能真正从源头上把握佛祖的心要,你就获得了一条捷径。
捷径是什么?
就是直路。笔直就走过去了,不用再拐来拐去。
虽然如此,该走的路还是要走,该用的功还是要用,该费的草鞋钱还是要费。
赵州和尚八十岁行脚,他也只能说“即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你不到一事也无的时候,草鞋钱还得老老实实地付。
直到心里一事也无了,才说是空付草鞋钱。
那个钱不付,你心里的一切东西放不下、丢不掉。
电影《达摩祖师传》完整版↓
时长44
(THE END)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