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有书将离,来源:有书(youshucc)
有这么一部奇书,胡适曾将它与《水浒传》、《西游记》以及《红楼梦》并列,视为“吾国第一流小说”。
鲁迅也曾评价它: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它就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在书中囊括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既有儒者名士,也有市井细民。
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世间万象,而揽镜自照,也同样可以照出我们潜藏的那个自己。
其中这6句话,道尽世态人情,句句发人深省。
01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盖宽曾经是位富商,家中既有洲场也有田地。
他为人慷慨,乐善好施,亲朋好友有难,他常常倾囊相助,从不推辞。
后来,他家道中落,反倒疏远了这些人,自己带着一儿一女开了个茶铺,艰难度日。
一天,邻居老爹来找他闲谈,看他十月里还穿着夏布衣裳,就劝他去亲戚那里走动走动,向他们借点钱做大生意。
盖宽却摇头拒绝,因为他深知自己如今穷困潦倒,主动找上门也是自讨没趣,还会惹人生厌。
年少时,总觉得盖宽太要面子,不过开个口就能改善现状,却偏偏要自己硬撑。
可经过了岁月的捶打,才逐渐理解了盖宽的做法。
《增广贤文》中写道: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趋利避害,是人性使然。
你得意的时候,即使是毫无交集的亲友也会主动靠近,对你极尽奉承;
可在你失意的时候,即便是骨肉至亲也可能对你避而远之,甚至落井下石。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恒久不变的关系,也没有牢不可破的情谊。
利尽而疏的人,不必在意;权衡利弊的情,不必介怀。
看淡世态炎凉,看轻人情冷暖,便不会徒增烦恼与失望。
02
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
儒生周进是一个皓首穷经、执着科举的老童生。
到了60岁,他的学生都中了秀才,自己却还只是个白丁。
后来,他的姐夫金有馀看他家道艰难,就劝他去省城做个记账人,也好养家糊口。
书中这样写道:
“这读书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难了。
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
周进迫于现实,只得答应。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周进?
每个人都在奔赴梦想的道路上艰难行进,总以为迈过一道道坎,闯过一个个难关后,梦想就能触手可及。
可一次次的失败,让人心灰意冷;
生活的重重压力,让人不得不停下追逐的脚步。
有人说:
“梦想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拿来实现的;
而是它就在远远的地方,一直提醒我们可以去努力,可以去变成更好的人。”
诗和远方固然令人向往,但眼前的苟且却是存世之本。
先做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用心投入生活,终有一天会收获自己的圆满。
03
使心用心,反害了自身
在第四回中,恶霸张静斋想要抢占僧官的田,僧官不肯,只得一直躲着张静斋。
有一次,僧官在回去的路上,被佃户何美之撺掇到家里喝酒吃肉,还让自己的老婆相陪。
正吃着,何美之却借口离开,没过一会儿,突然闯进一群佃户。
他们二话不说就把僧官绑了,送到衙门去报官,说他调戏何美之老婆。
僧官知道这是张静斋在背后搞鬼,于是急忙向刚中了举人的范进求救。
范进立刻写了帖子给县官,县官看后,就要拿生事的佃户问罪。
张静斋没想到会把事情闹大,忙向县官求情,又花了几十两银子才把事情摆平。
正应了《菜根潭》中的一句话:
“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
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
生活中,有不少人像张静斋那样,拥有的已经足够多,却还想要更多。
有了名,又惦记利,有了金钱,还想要地位。
成了欲望的囚徒,不择手段地算计他人,做尽泯灭良心的事,到头来只会自取其祸,自亡其身。
懂得遏制欲望,坚守做人的底线,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04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翰林院鲁边修有个女儿,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八股文章写得极好。
可鲁小姐不能参加科举,于是,鲁边修在她十六岁时,将世家公子蘧公孙招赘为婿,把考举人进士的希望放在了他身上。
不料,婚后鲁小姐发现蘧公孙是个“雅人”,每日只知吟诗作对,无心科举做官,这让鲁小姐郁闷无比。
鲁小姐的母亲和养娘劝她,两家都有家底,就算不能考取功名,也不会缺衣少食。
可鲁小姐却认为祖辈的庇护毕竟有限,做人还是要自食其力的好。
或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念头:
遇事总想着身边有人相帮;
遇难总以为有朋友可以依仗;
不愿吃苦就盼着别人为你负重前行。
可人活于世,每个人都在艰难渡劫。
没有人能成为你永远的保护伞,也没有人能做你一辈子的引路人。
想要的安全感要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成全。
很认同的一句话: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怕树枝断裂。
因为它依赖的不是树枝,而是它的翅膀。”
无论前路如何,凡事靠自己,才是你最大的底气。
05
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书中有个人叫牛浦郎,他生长在乡间,识得些字,也读过点书,尤其喜欢读诗。
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了一位去世诗人牛布衣的诗集。
他看到诗稿中有“呈相国某大人”等题目,认为牛布衣与达官显贵关系非浅。
又见牛布衣与自己同姓,就动了歪心思,想要冒充牛布衣,这样自己不用考取功名就能结交权贵,一步登天。
古往今来,像牛浦郎这样的人俯拾皆是。
实力配不上野心,就想走些旁门左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看似有点小聪明,实则是愚蠢的表现。
恰如《奇葩说》中陈铭所说:
“所谓的捷径通向的都是绝境。”
走捷径,看起来能帮自己快速成功。
实际漏洞百出,事后花更大力气弥补。
投机取巧,只会弄巧成拙;急功近利,终会欲速则不达。
唯有脚踏实地,凭自己的真本事,方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06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听过这样一句话:
“有人请你帮忙,原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
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
很多人间恩怨,皆出于此。”
牛浦郎便是这样的人。
牛浦郎的祖父去世后,为了办丧事,他把家中的房子变卖了,无处可去。
祖父的好友卜老爹好心将他带回家中照顾,过年的时候,还给他送炭火和酒席。
可牛浦郎虽然寄人篱下,却很看不起供养自己的卜家兄弟。
有一回,牛浦郎假借牛布衣之名,接待候缺知县董瑛,牛浦郎让卜老二捧茶,还当着董瑛的面羞辱他。
董瑛走后,卜家兄弟责怪他不该如此,他反倒说是自己让卜家沾了光,还扬言要让卜家兄弟挨板子。
后来,卜家兄弟忍无可忍,将他撵出家门。
不由得想起《阴符经》中的一句话: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人心,永远是无法满足的。
有时候,你对别人再好,他也不懂感恩,反而更加得寸进尺;
你毫无原则的仁慈,他不但不珍惜,反而更加为所欲为。
毫无底线的善良,不仅捂不热他人凉薄的心,还会助长恶,给自己带来麻烦与伤害。
善良有尺,忍让有度,不要错付了善心,懊悔一生。
▽
清代文艺评论家张文虎说:
“(《儒林外史》)描写世事,实情实理,不必确指其人;
而遗貌取神,皆酬接中所频见。
可以镜人,可以自镜。”
儒林名利史,千古文章事。
吴敬梓将自己体验的世情,经历的人事,经受的冷暖,看到的嘴脸,统统倾注其中。
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恶”,却又用人心的“善”治愈了我们。
书中的故事虽然已过百年,但其中对欲望、人性、善恶的描写,鞭辟入里,值得我们深思。
愿你能从这6句话中,洞察人性的真相,领悟人生的真谛,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7254.html
本文标签:儒林外史读后感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