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86)

726 人参与  2022年03月26日 15:53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诸位同学,大家好!悟道师送来一个条子在此地,南京理工大学同修请问:最近有人传「本愿念佛」,不依净土三经所说,只要信了就能往生,不用发愿,也不用念佛,未深入净宗之同学听了疑问重重,恭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确实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说是曲解了,会误导许许多多同修,把这一生念佛往生的机会错过了。传这些话的人,要负因果责任,佛经里面讲的必堕阿鼻地狱。「本愿念佛」没错,他把意思完全错解了。佛在入灭之前,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状况,非常清楚,非常明了,楞严会上「清净明诲」这一段经文里面,大家都读到,佛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经上所讲的就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法弱魔强,众生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我们净宗同学一定要向佛学习,佛对于这些人有耐心等待。所以我感觉得我们同学当中,有很多那个热心超过佛太多太多了,恨不得把这些众生统统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回过头来认真反省反省,自己能不能往生?自己不能得度,要想度别人,这佛经上常讲「无有是处」。大家常常听说,听的都耳熟了,「佛不度无缘之人」,我们要懂得,他跟佛没有缘,没有缘就是不信,不相信三经所说,不能依教奉行,要听别人说这些话,这就是与佛没有缘,他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

本愿,本愿是什么愿?四十八愿。我们净宗成立之后,就是依本愿念佛。我们早课,净宗的课诵,早课是念四十八愿,晚课是忏除业障,业障要不忏除,决定不能往生。这个法门虽然说带业往生,古来祖师大德说得太多了,「只带宿业,不带现行」,你现在正在造的业,这个业不能带,带要带过去的。过去错了,没有关系,今天改正过来,所谓是「不论过去,只论现行」,这是带业往生的原理原则。现在还要造业,那就不能往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本愿,有人说本愿就是第十八愿,可是一般人没有深解义趣,第十八愿里面圆圆满满含摄其它四十七愿,其它四十七愿少一个,第十八愿就不圆满了。传「本愿念佛」的这位大德,懂不懂这个道理?四十八愿任何一愿,都圆满含摄其它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此。我们《华严经》虽然还没有讲完,大家听了也不算少,《华严经》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懂得吗?「本愿念佛」是「一即一切」,所以它功德殊胜。绝对不是说只依第十八愿,其它四十七愿不要了,第十八愿也落空了。第十八愿是什么?第十八愿是其它四十七愿的总纲。这是魔说法,不是佛说法。


世尊灭度之前教我们依「四依法」,四依法第一个「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净宗第一经是《无量寿经》。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第一个念佛道场,「东林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个人,那个时候净宗经典只有一部,其它的都还没翻出来,《无量寿经》。庐山远公的道场那么多人,就依《无量寿经》,这一百二十三个人稳稳当当都往生了,这个道场无比的殊胜庄严。我们要走古人的路子,继承古人,今人清末民初印光老法师,这许多同修都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化身再来的。老法师我们没有见到,老法师的《文钞》流传在世间,要好好去读诵,依教奉行。我们今天走的路子是继承印光大师,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一生奉行老师的教诲,我亲近他老人家十年,他不敢以师担当,他给我介绍一个老师,老师是谁?是他的老师│印光大师。由此可知,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谦虚!教我要认真、发心读诵《文钞》,依教奉行,这样就是印光大师的弟子。

我在各个地方劝导同修们依《无量寿经》,直捷稳当作弥陀弟子。会集《无量寿经》的夏莲居老居士,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如果不是佛再来,这一部经决定不能会集到这样的完美。我们知道在宋朝王龙舒做第一次的会集,魏默深在清朝做第二次的会集,都不圆满,那是我们佛门的大德。末法时期,确实有会集的必要,感动佛菩萨示现;你们不相信,我相信,相信的得利益。依照这个本子教训修行,往生希有瑞相的人,这十几年来我们看得很多很多,听说的就更多了。你不相信,要听别人的话,那有什么法子!现在这个时代民主、自由、开放,谁都不能干涉谁,就看我们与佛、与阿弥陀佛缘份的深浅了。

我们读夏老居士的会集本,不必去问夏老居士这个人怎么样,用不着!看他会集的本子如法不如法。我们的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不是迷信,不是盲目。所以我将《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四种会校本,我印在一起印成一册,我题了一个书名│《净土五经读本》,先后大概也印了两、三万册,诸位同修看到过。你自己去看,自己去比较,让你从这个地方建立坚定的信心;然后你再仔细去观察念佛人往生的,依照「本愿念佛」往生的有几个人,有什么样的瑞相。《无量寿经》上讲得多清楚,「三辈往生」基本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哪有不发愿能往生,没有这个道理!不发愿念佛,古人说过了,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没有发愿,「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不愿意往生。

求愿往生,万缘放下,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说,如果我们往生要想增高品位,你一定要「心如佛心,愿如佛愿,行同佛行」,你的品位才会高。心不像阿弥陀佛,愿也不像阿弥陀佛,行为也不像阿弥陀佛,你纵然往生,品位很低,何况你根本就不能往生!我们要牢牢记住。在《观无量寿佛经》中,韦提希夫人求生净土,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应当怎样修学才能往生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在没有给她讲解修学方法之前,先给她说明「净业三福」,明白的告诉我们,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所有一切修行成佛的人,都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怎么样用功修行,都不会成就,就像盖房子一样,这是根基、地基。这个基础,头两句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中国人讲的「孝亲尊师」,这是基础。西方极乐世界个个人都是大孝子,都是老师最好的学生,《无量寿经》上有,「如来第一弟子」。哪有这种说法?这完全错误。稍稍头脑清楚一点的人,都能够辨别,如果连这个都不能辨别,我们的佛是白学了,这么多年你听经也白听了。

「净业三福」就是佛行,诸佛如来的行为;落实在生活里面,「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是佛的行持,我们做到没有?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常常劝勉同修,要跟这五个科目去对一对。如果相应,你的行是正行;不相应,你的行是邪行,邪行不能往生。所以净宗同学,这五个科目我们都写在修行守则上,我们定了一个小册子,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决定不能够违背。如果违背了,念佛发愿还是不能往生,为什么?你那个愿是假的、是空的,不切合实际的。我们发愿回向,你拿什么回向?空口说白话的回向,不算数,你要有实际东西拿出来回向。实际是什么?实际是修行证果,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这是我自己修行的真实功德,我用这个回向。你今天不发愿,也不念佛,你怎么能往生?净宗同学听了疑问重重,这些人无知、愚昧、可怜悯者。

正如同往年美国陈健民居士,在世界上宣布说带业不能往生,搞得全世界念佛人人心惶惶,那是魔,不是佛。我到美国,连周宣德那样的老居士信心都动摇了,我到洛杉矶,他在飞机场接我,一见面就问我,「法师,现在有人讲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才能往生,这怎么办」?我当时就给他说「不去算了」,他听到我这个话的时候非常茫然。我看到他那个样子,呆在那里一句话说不出来,我就告诉他,「如果不带业,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孤家寡人一个,你去干什么」?他还是听不懂。我再告诉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是不是叫带业」?他才省悟过来,观音、势至都带业,不带业的就阿弥陀佛一个人。经上没有说带业往生,我说经上有没有讲「四土、三辈、九品」?他说「有」。如果不带业,大家是平等的,哪有什么三辈九品?这是佛教给我们「依义不依语」,佛虽然没有说「带业往生」这一句话,给你讲「三辈四土九品」,带业的意思圆满了。你带得多,你的品位低;你带得少,你的品位高,哪有不带业的道理!学佛人要开智慧,怎么可以听人家三言两语,信心动摇,迷惑颠倒,你说这个人可怜不可怜?念佛念了一辈子,七老八十,听人家的谣言,还会信心动摇,真可怜!

所以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净宗的经典,今天是五经一论。「依义不依语」,要明白它的意思,「本愿念佛」有没有错?没有错。什么是本愿?五经一论是本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不可以在当中抽一句,那个不行。当中任何拈一句,你要懂得一即是多,一句就是五经一论的全部,这个行。你有这种功夫,可以;没有这个功夫,乖乖的、老老实实循序按部就班学习,你才会有成就。凡是不如法的,曲解「本愿念佛」意义的,都是魔,怕你这一生成就,赶快拉回来,把你送到阿鼻地狱,他欢喜!好,今天时间到了,这个问题我就给大家说到此地。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4493.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南昌首大医院看男科|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