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101)

1721 人参与  2022年02月16日 16:29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四十段,这一段只有两句:

【阴贼良善。暗侮君亲。】

这都是说严重的大恶。『阴贼』,就是阴谋陷害,所谓是暗箭伤人最为难防,暗中计算别人、伤害别人,别人还不知道你伤害他,属于这一类的。这个存心非常的残忍,非常的阴毒,对付一般的人,已经是严重的罪过,如果对善人,那个罪过就大了。在五逆罪里面,杀父、杀母这是决定堕阿鼻地狱,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你不能够报答父母、孝养父母,你还要陷害父母,这是大逆不道,极恶的重罪。可是佛也说了,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个罪都跟杀父、杀母同等的;甚至于比杀父、杀母的罪还要超过。这是什么道理?我们要懂得。

佛菩萨、阿罗汉、僧团,那是世间的善人,他们在社会上所作所为,是世间第一等慈善事业。这种慈善事业,比一般救济贫苦要大得多,殊胜得多。他们所做的、所为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是教化众生断恶修善,而且给社会做良好的榜样,社会上有这种人存在,是一切大众的福报,一切大众的仰望,一切大众的归依。如果阴谋陷害这些善人,果报都在阿鼻地狱,比杀害父母的罪还重,堕落在地狱的时间还要长,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结罪,不是对他一个人结罪,是得罪所有一切众生,就看这个善人影响的面多大,影响的时间多久。他影响的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久,你阴谋伤害他,你的罪就愈重。

为什么会起这种恶念伤害善人?我们想第一个因素就是瞋恚嫉妒,心量很窄小,容不得别人的擅长,容不得别人的好事,所以才造作这样的罪业。殊不知果报太重了!太苦了!太可怕了!如果你的念头能够转过来,不但不嫉妒,而且还欢喜赞叹,全心全力协助他,成人之美,你的功德福报跟这个善人一般大。他的善行怎么成就的?一定仰赖大众同心协力成就。何况佛在经上把这些根本的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了,造善作恶果报的大小,都随着心念,心量大得福就大,心量小得福就小,同样造这一桩善事,得福果报不一样。所以诸佛菩萨造丝毫的小福,果报都是遍虚空法界。为什么?心量大。世间人造再大的福报,可是得的果报不大,什么原因?心量太小,心胸窄小,障碍你的福报。你修福总不能够超越你的心量,诸佛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种小善得无量福,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如果把自己心量拓开,恶念就不会有了;恶念尚且不生,哪有恶的行为?这是我们要懂得的。


后面一句『暗侮君亲』,侮是侮辱,也是在暗中。也就是说人家没有见到,没有听到,自己在做欺负君亲。「君亲」,君是我们的尊长,不一定是帝王,我们在社会上,现在人讲的领导与被领导,我们站在被领导的地位,对于领导我们的人,这个人就是君,一般人叫上司。你在一个公司行号里工作,你的老板、你的经理、你的董事长就是君。读书明理的人,知道要尊敬,怎么可以侮辱?纵然这些上司有些不合理的设施,不如意的作法,也要尊敬。为什么?有他种种作法,我们并不了解,他思考是全面的,他所顾的是整体的利益。我们是个小职员,我们所看到的是局部的利益,没有看到全面。整体的利益,有时候必须要牺牲局部,得到一个完整。所以他的考量,他的作法,他的设施,必定有道理,我们怎么可以议论?怎么可以在暗中欺骗他?暗中侮辱他?

对上司、对长官,不可以有这种心态行为,对于自己的亲人也不可以。这个地方讲的亲,就是父母、长辈,古人讲君亲恩同天地,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我们做事情,我们存心,不敢让君亲知道,这就是此地所讲的暗侮,就是欺负。我们看古时候,读书的君子、学佛的菩萨,心地坦然,没有不可以告人的事情,你说这个人心地多自在!多光明磊落!哪有不可以告人的事情?不可以告诉自己尊长,不可以告诉自己父母,你就是欺负尊长、欺负父母,你就是大恶。这样的恶你都敢干,你还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的?所以这是太上在此地举出几个重大的例子,这是造大恶。我们对父母恭敬供养,父母年老了、体力衰了,时时刻刻关怀照顾。如果我们没有竭尽自己的真诚,或者表面顺从,暗地违背,这也是暗侮亲人。

今天社会这些事情,我们耳闻目睹太多太多,所以社会不安定,天下大乱,夜晚不敢出门。我们想想古时候,政治清明,风俗淳厚的时候,夜不闭户;不要说白天了,晚上大门开到,都不会有坏人出来骚扰,人人都守礼,人人都守法。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们今天过的又是什么日子?今天我们无论是大户人家、小户人家,居住的环境防范严密,唯恐盗贼乘机而入,门窗都要加上铁栏杆。从前铁栏杆是监狱里头用的,现在我们看看每一家的住宅全是监狱,各个都被关在铁笼子里头,你说多可怜!这是什么文化?是什么文明?我们耳闻目睹,怎么不寒心?追究它的根源怎样造成的?不读圣贤书之过,没有受过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所以才会有这个现象。觉悟的人、明白的人,也生存在这个社会,需不需要这种防范?不需要。会不会有人来骚扰、来贼害?也无需要防范。为什么?明理的人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他跟你有怨,跟你有仇,防范,人家还是要来侵犯、来报复你;你跟他无冤无仇,不防范,也不会有人侵犯你。

佛门有个小故事,隋唐那个时候,华严宗杜顺和尚,这是华严宗第一代祖师,在荒野搭一个茅篷,在那个地方修行。而这一带,他居住的那一带小偷很多,有一个信徒供养老和尚一双新鞋,替老和尚做了一双鞋,看到老和尚在那里入定打坐,也就不敢惊扰他,把这个鞋子挂在他外面的门口。这样过了一年,他有一个机会又从这里经过,再来拜老和尚,看到那个鞋子还挂在门口,他进去拜老和尚,他说:「老和尚我供养你一双鞋子挂在门口,你看到没有?」「我看到了。」「怎么还挂在那里?这个地方小偷这么多,都没有人拿去?」老和尚说:「我前生不欠他们的,我东西摆在他们面前,他也不会动心。」前生不欠他的。

前生欠他的,你藏在哪里也会被人家找到,也会被人拿去。这是说明「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既然是前定的,你防他干什么?他要拿去了,好!这债还了、清了,这一笔勾消了。用不着防范,前世没有这个债,他不会起心动念,欠债的要还钱,欠命的要还命。佛说得好,世法、六道轮回是搞得什么?无非是业报酬偿而已,到这个世间来没有别的事情,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就是干这个来的。觉悟了,恩要报,债要偿;怨算了,别人欠我的不要了,一笔勾消,你就得大自在,来生不干这个事情。所以觉悟的人在这个世间,只有报恩,只有还债,就干两样事情。迷惑的人干四桩事情,那就永远干不完,没完没了。

批注后面有几句话,「不忠不孝,害教叛道」,圣贤的教化,古德有比喻「人天眼目,黑暗灯明」,你要障碍,罪过就大了。你害一个善人,尤其是陷害一个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众生的人,罪过不在受害人结罪,是在整个社会一切众生接受教育上结罪,所谓是你把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断了,你把一切众生学佛的机会给断了,这个罪重了,这个比杀人生命还要重。《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一开端第一段你们看看,有两个法师,讲经说法的,教化许许多多众生,有几个看到这个法师,好象是得到名闻利养,他心里难过,嫉妒障碍,想尽方法来破坏他,使跟他学习的人产生误会,对法师失去信心,接受佛法教学的机会完全失掉了、破坏了,罪过堕阿鼻地狱。堕落地狱多少年?你们去看经,一千八百万年,这是讲我们人间的时间,他在地狱里所感受的时间是无量劫,地狱跟人间时差不一样。一念的恶心铸成大错,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恶还得了吗?于两个法师,说实在的话,于他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受害的是无量众生,你害的是害两个人,但是连累无量众生不能得佛法的利益。

在古礼上我们读过,我跟这个人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之仇,但是现在这个人他作官,我可不可以报仇?不可以报。作官是什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他现在是造的好事,替社会大众做好事,我虽然有仇,我不能报。他做好事,不但我不能报仇,我还帮助他,成就他的善事,这是读书明理之人。什么时候报仇?等他卸任,他不再做这个工作,这是报仇的时候。他在做利益大众这个工作的时候,我不但不能报仇,还要帮助他做好事。明理之人,恩怨分明,清清楚楚,他现在在干的什么事情,真为社会,真为众生,那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功德;个人的私仇,等到他不干这个工作,我再来报仇,再杀他、害他,这时候可以。所以人不能不读书,不能不明理,不可以障碍社会大众的善福,不可以破坏社会大众的福祉,今天几个人懂这个道理!为什么不懂?不读圣贤书之过。所以我听说连天目山的鬼神,都要求有多一点的时间听经,人不如鬼神,鬼神有好学之心,有闻法的愿望,这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反省。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4160.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南昌首大医院看男科|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