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有人问曾国藩:您每天军务政务繁忙,但是您不仅把这些事处理的很好,而且在读书做学问方面也非常出色,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曾国藩回答说: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短短16个字,却包含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至今值得我们深思。
物来顺应
外部的世界的变化,不是我们可以单独决定的。
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应该坦然去面对,逃避和拖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这并不是说,让你什么都不做,而是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要调整心态,客观看待,顺应事态的发展,尽快解决问题!
庄子说: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
生存随遇而安,生命才能有所坚持。只有学会顺其自然地接受生活,才能在逆流中实现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实际上,我们远比想象中强大。回首过往,才发现,其实我们已经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
世间百态,物来顺应,才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未来不迎
未来还没到来,不必要过分忧心,不要过分思虑。
中国古代有个杞人忧天的故事。
有个杞国人总是在担心天会塌下来,以至于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惶惶不可终日,生活都变的晦暗无比。
未来总是难以预料,我们不是神,不可能预知未来,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只有当下。
无数的当下连接成线,通向看似遥远的未来。
当下点点滴滴的努力,一点点搭建起我们美好的未来。
未来不迎,拥抱当下,从脚下做起,从此刻做起。
当时不杂
当时不杂,面对唯一可以把握的当下,大脑一定要保持清明。不要被无谓的想法干扰自己,不要被内心的杂念绊住。
曾经有人向马祖道一禅师请教如何修行,马祖禅师答:饥来吃饭,困来眠。
这个人就很奇怪,说,其他人也是这样做的啊,难道他们和你一样用功?
马祖回答说,不是的,他们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想着吃饭,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所以不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焦虑,就是因为脑子里同时装了太多东西。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要学会专注,用充足的时间,去做好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
专注当下,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就是一个人最大的修行。
既往不恋
《了凡四训》中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过去了,就成了历史,无法改变。
泰戈尔说: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再后悔也没用,心里装着悔恨,只能搅乱当下,错失未来。
未来,我们会遇到新的人,新的事。
人这一辈子,没有什么过不去,当你想通了,看清了,看轻了,看淡了,自然就过去了。然后,才有新生!
20岁的曾国藩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改号涤生。
涤生,涤旧才能生新,放弃过去,与过去一刀两断,才能奔向新生。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这就是人生最好的样子。
活出自己,不后悔,不遗憾,活在当下,才能赢在当下!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