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人生在世,第一,要善良仁爱,人生有许多快乐,首先是做好事最快乐,理解旁人与原谅旁人最快乐。第二,要有大境界,也要有小乐趣。有大境界大境界,就是说不争一日之短长。不计较鼻子底下那点得失,不在乎一时的被误解被攻击,赢得起也输得起,随大流得起,也孤独得起,孤立得起。无私,至少是少私,故少惧;胸有大志,则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总是能在不同的境遇中,看到光明,看到转机,看到希望,看到教益,叫做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大境界不搞小争斗,不为别的,至少是为没有时间。把时间放在蝇营狗苟上,斤斤计较上,鸡毛蒜皮上,嘀嘀咕咕上,抠抠搜搜上,自说自话上,你说,他这一辈子还能有多大出息? 享小乐趣小乐趣,是指不拒绝小事情,并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快乐也是价值。快乐不仅在生活的终极目标、远大理想那里,也在生活的具体而微小的各
程颢在《定性书》中写道: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唯怒为甚。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才是本事。一个人的脾气如何,决定了他人生的的高度。管住自己的脾气,做一个平和淡定的人,才是最通透高级的活法。脾气,永远不要大于本事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世界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等:第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第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第三等人,没有本事,脾气比谁都大。越是没本事、没修养的人,越是易躁易怒,沦为坏脾气的奴隶。境界越高、能力越强的人,越是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凡事举足若轻,平淡自如。当年宁王在造反,王阳明只用了四十三天,就结束了这场历史的闹剧,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他却因此招致朝中奸佞的嫉妒,而当朝的天子明武宗,更是出了名的性情乖张。他竟然因为王阳明过早的战胜宁王,自己没有机会与
阅遍世事的人都明白,许多事情,一眼是看不到头的。一时春风得意,或一时折戟沉沙,都不会就此盖棺定论。只有不急不躁,气定神闲的人,才会是有长性,才能熬得住。而经历熬煎,动心忍性,进入宁定之境中的人,才能走的更远,成就更大。想得开想得开,是智慧。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也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获得成功。苏轼被贬谪,初到黄州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内心的纠结苦闷,可见一斑。后来被贬到更远的惠州,他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想开了,心态上的达观,让山水都换了颜色。而人一旦达观,还能开拓出另一片领域,在失意处,做成如意的样子。他在海南,教化百姓,教民耕田,在一个蛮荒之地,实现自己济国安民的理想。所谓天生我材必有
孔子说 :过犹不及。凡事有度,适可而止,生活赐予我们的各种宝藏,一旦我们毫无节制地使用,总有一天会山穷水尽、处境悲惨。人活一生,千万不要透支三种东西。透支时间有人说,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又是最公平的。人们有不同的境遇,但任何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一个比别人差,不是本质就差、生来就差,而是因为后天懈怠、懒惰,不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人生在世,你怎样利用自己的时间,就会有怎样的人生。北宋“一门三学士”之首的苏洵,小时候极为贪玩,整日里四处游荡,乐此不疲。当他终于有一天幡然醒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时,已经是25岁了。但这时,他还是仗着自己聪明过人,满心骄傲,觉得读书不难,并感觉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可是,他第一次参加乡试,就名落孙山。看到同龄的人,都各自有所建树,自己却蹉跎了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时光
《三国志》有言:福来有由,祸来有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远灾离祸,福泽绵长,一生安乐。但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灾祸,也没有突如其来的福分。言宜慢,心宜善,身宜安,有这三个特征的人,必有厚福!言宜慢《尚书》:唯口出好兴戎。意思是说,说话不慎,容易惹起争端。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与人相处时,要管住自己的嘴,有话三思而后说。有些话,不真、不善、无益,与其说出来还让人不快,不如不说。唐代诗人温庭筠,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他诗词兼工,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才华横溢,有温八叉之称,但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这和他口无遮拦,说话没有分寸,有很大的关系。温庭筠在一首诗中写道:因知此恨人积多,悔读南华第二篇。与诗相关,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温庭筠的问题。温庭筠曾在宰相令狐绹的书馆工作,有一次,令狐绹
作家迟子建说:我们要给自己多亮几盏红灯,让生命有所停顿,有所沉吟。当生命的时针有张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时候,我们的日子,才会随着日升月落,发出流水一样清脆的足音。人生无完满,缺憾亦是美戴复古在《寄兴》一诗中写道: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花开虽艳迟早要败,燕舞虽美却秋来南飞。世间万物皆是如此,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陷和瑕疵。如果刻意追求完美,无法容忍瑕疵,那么“完美”就会成为一种负累,让生活失去本真。仓冈天心在《茶之书》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茶师让儿子打扫庭院。儿子花了好几个小时,将庭院打扫的一尘不染。石阶打扫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了很多遍,地上没有一片落叶。茶师看了不但不高兴,反而斥责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这是洁癖。说着,他走进庭院,用力地摇动一棵树,让金黄色、红色的树叶飘落下来。然后对
季羡林先生说: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宽容别人,善待自己,以乐观的态度生活,是一种难得的境界。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既让自己开心,也让别人舒服。活着,让自己开心《菜根谭》有云: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意思是:拼命争来一场对生命无意义的富贵,即使得到了,还不如不要;匆匆忙忙度过百年光阴,即使寿命很长,也如夭折。在红尘俗世中,多数人并不觉得轻松。生计的奔波,人事的琐碎,交织成了生活,熙熙攘攘间,我们都忘记了初始的面目。能抓到的都是空气,能想起的都成了回忆,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人生的关键是,要让自己活得开心,活出真性情、真境界和真意义,如此最好。谁规定每个人一定要活得精彩?我本平凡,不求精彩,只求自在。钱财
所谓,言为心声,人们的言辞,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人品。那些人品差的女人,似乎有着固定的说话模式,她们常常开口闭口都是一些令人堪忧的话语。尤其是这三句话,如若不改变说话习惯,很可能把身边的人得罪光。01、习惯性抱怨的话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适度的抱怨有助于释放压力。然而,这种抱怨如果成为一个人的常态,便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负面影响。抱怨总是伴随着指责,往往是对他人和环境的不满。这样的女性总是进退维谷,先是埋怨工作压力大、再是指责同事的不理解,甚至连生活琐事也要拿出来一吐为快。久而久之,这样的言语会让身边的人觉得她们不仅毫无建设性,甚至在社交场合中显得格外刺耳。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总是牢骚满腹的人待在一起,长此以往,她们不仅失去朋友,也丧失了很多的机会。02、喜欢说无凭无据的闲
在生活中,夫妻之间的恩爱与否往往体现在一些细节上。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归宿,是我们一生的避风港。而家庭的氛围,则可以通过几个关键的地方来反映出来。01、厨房厨房是家的心脏,也是两个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在这个空间里,爱可以通过一顿饭的准备体现出来。恩爱的夫妻通常在厨房里分工合作,共同为家庭的餐桌增添色彩。丈夫在切菜、妻子在炒锅前忙碌,期间不时聊聊天,或者偶尔调侃几句,这样的互动能够让厨房充满温馨的气息。而如果你发现厨房总是凌乱不堪,碗碟堆积如山,一方落入“全权负责厨房”的角色。没有人帮衬,一日三餐只一个人准备,如若这个人还有工作要完成,才是真的苦不堪言。好的感情需要共同经营,厨房的忙碌与欢声笑语,正是夫妻恩爱的真实写照。02、客厅客厅则是家庭的公共空间,是夫妻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
对于晚年生活的选择,许多人认为聚会、跳舞、打麻将是最好的消遣方式。然而,实际上,真正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却可能截然不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选择以下三种生活方式。01、独处,远离消耗身心的人独处,是一种远离消耗的有效方式。当我们步入晚年,周围的人和事,常常带来各种负担和纷扰。聚会中嘈杂的声音,朋友之间的攀比,甚至麻将桌上的输赢,都可能导致我们内心的疲惫。独处并不是孤独,而是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让思维得到放松理。在这一段独处的时光里,我们可以阅读、写作,或是静心冥想。独处的状态,不但能增强我们的内核力量,也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02、 体勤,不荒废自己的精气神很多人认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的活力会逐渐减退,但其实,运动能让我们的精气神焕发生机。体勤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进行高强度的锻炼,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