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沈尹默:二王法书管窥——关于学习王字的经验谈爱好书法的朋友们,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学王?”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我愿意接受这个考验,试作解答的问题之一,乍一看来仿佛很是简单,只要就所有王帖中举出几种来,指出先临哪一种,依次再去临其他各种,每临一种,应该主意些什么,说个详悉,便可交卷塞责。正如世传南齐时代王僧虔《笔意赞》(唐代《玉堂禁经》后附《书诀》一则,与此大同小异)那样:“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努如植槊,勒若横钉......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据他的意见,只要照他这样做,便是“工之尽矣”,就能够达到“可檀时名”的成果。其实便这样做,在王僧虔时代,王书真迹尚为易见,努力为之,或许有效,若在现代,对于王书还是这
我的书法被人质疑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一位朋友说我的书法其俗入骨,至今都让我脊梁发汗。沈尹默先生于书案前彩色照片为@书艺公社上色修复《写好毛笔字》1963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顾问:沈尹默我对自己的书法在有一段时间里是很自负的。抗战的时候,不少热衷写字的朋友都蛰居重庆,免不了要办些讨论会和展览会,不过是些苦中作乐的自赏,也确实怀着坚守民族文化的心思。我自然是要参加这些讨论会和展览会的,以为必能收获有益的批评作为自己书法更进一步的助力,却不曾豫想到它实在是让我迷醉的祸苗。有益的批评其数寥寥,名声和利益倒纷至沓来。朋友们说,那些名声和利益是沈二多年勤劳练习的报偿,我也以为是深得我心的知音之言。那段时间里,我真就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大书家了,于是在一九四七年秋假中国画苑又办了一次展览,拿了二百余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