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简介:刘梦溪(1941—),著名文史学者,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学术殿堂的引桥我和钱锺书先生没有见过面。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创办《中国文化》杂志,也由于当时想着手对钱先生的学术思想作一些研究,跟他有不少通信。我从未把这些信拿出来,觉得不好意思。他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学者,不仅是欣赏,而且是特别尊敬和心仪的人。我研究晚清民国以来的现代学术思想史,钱先生是我关注的重点学术案例。八十年代中期,我开始做这方面的题目,决定对王国维、陈寅恪、钱锺书这三位真正大师级的人物,做个案分疏和综合比较研究,于是开始读他们的书。最先读的,是钱锺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每一本书、每一个字,我都读三遍以上。内子陈祖芬写过一篇文章,叫《不敢见钱锺书先生》,其中写到,在八十年代,如果你在
作者简介:刘梦溪(1941—),著名文史学者,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人一直以来的期待。但传统文化是个庞杂的范畴,以前并不这样笼统的标称,而是研究哪一部分就用这一部分的内涵加以标称。如经济史、政治史、法律史、宗教史、哲学史、艺术史、文学史等,都是研究历史文化的一个个具体领域,或一个方面。把传统文化单标出来,是对传统和现代作了一个区隔。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曾经作为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模式的“五种生产方式论”,学术界现在不再使用了。因为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阶段,而且被称为“封建社会”的阶段,延伸有两千多年,也不符合中国历史的实际。那么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就社会形态而言,应该作怎样的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