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余昔年访道,执定一个见解,就是虚怀若谷。不管所遇之人,是正道、是旁门、是邪术、是大乘、是小乘,总以得到口诀为最后之目的。故凡关于口诀一层,耳中所闻者,实在多得无以复加。虽不能说白费光阴,徒劳心力,然在我所得的口诀中。百分之五十,都是怪诞鄙陋,不能作用的。又有百分之二十。虽然能用,而无大效验。其可以称为真正口诀者,仅百分之三十而已。仅此百分之三十,尚有上中下三等之不同,难以一概而论。现在我对于口诀二字,着实有点厌闻。俱因多年阅历,刻苦研求,遂发明口诀不肯轻传之理由如后:造化弄人,要人有生有死,有死有生。而修道者,偏要长生不死,或永死不生,以与造化相反抗。设若你没有超群的毅力,绝顶的聪明,深宏的德量,结果定归失败,到了失败以后,不咎自己资格欠缺,却怪为师者妄语。口诀不灵,是多收一个徒弟,就多一层
“当科学家登上一座高山后,却发现神学家早就坐在那里了!”——爱因斯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与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是两位世人敬仰的大师。爱因斯坦思维敏捷深邃,思路广泛无所不及,他曾研究过《大藏经》、《易经》,他知道科学是有局限的,在他的日记里曾三次提到《易经》,并写道:“如果将来有一个能代替科学学科的话,那么这一学科唯一的就是佛学。”虽然佛经只是无边佛法的一部分,爱因斯坦已从佛经中看到了佛法超科学的端倪。爱因斯坦与弗洛伊德对科学抱着真正求实的态度,而对神奇的超科学现象,并没有随意否认和排斥,而是颇有兴趣,进而去思考论证。另一位将物理学与道学联系起来的科学家是钱学森1980年 6月4日,钱学森访问了《自然杂志》。他从开发人的潜能的角度表示支持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他说:“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在刚提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