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到彻骨的孤独,是我们常有的感受。关于孤独,古希腊人苏格拉底说:唯有孤独的人,才强大。德国人尼采说:孤独,你配吗?苏格拉底和尼采都是哲学家,他们站在哲学这个悲凉的底色上诠释孤独,多少有点不近人间烟火。现代都市的霓虹灯,照着许多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喧嚣和光影之中。他们的孤独,并不是形单影只,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无援——找不到自己跟周围人在情感上的共鸣。正如英国诗人克莱尔说的:“最寂寞的事,莫过于在家里的无家可归感。”现代社会的孤独,是物质丰裕的结果,它伴随着“自由”而来。走出为温饱而挣扎的辛苦之后,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精神或者说情感上的需求,一部分人开始独立思考,寻求精神上的存在感。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认同感,在意跟周围人在情感上的共鸣。凯恩斯在1920年曾经发出一个预言:经济问题将在百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1. 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感到十分快活和舒畅,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但是,庄周突然醒来之后,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蝴蝶变成了自己。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李煜曾有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生死之间,是否只是一场大梦?庄子借梦蝶,模糊了真实和梦幻的界限。梦里是真的,还是现在是真的?如果我们活在一场梦里,那么梦醒时分才是我们回归真实的时刻吧。2. 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
为什么有人那么聪明,却总是一事无成?为什么有人赚了很多钱,但最后都散去?为什么有人努力上进,却郁郁而不得善终?读完下面“四大天规”和“九大守恒定律”,你就会恍然大悟。四大天规1. 名声不能大于才华一个人的名声,不可大于自己的实力,一旦你的名声大于实力,就是名不副实,欺世盗名,就会有灾难。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追求名声和影响力,因为有了名声好办事,还被大家推崇。但是当一个人的才华配不上自己名声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它在享受和利用超出自己学识之外的资源,这就是在透支自己的积累,透支完毕空难自然就来了。所以,当我们的名声不断提升,我们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并且提醒自己:实力提升速度,要超过名声提升的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走向更大的成功。2. 财富不能大于功德一个人的财富,不可大于自己的功德,一旦你的
小时候……每一个成年人,回忆自己的小时候,都是嘴角微弯的,都是无比眷恋的。小时候的印记,是我们这一生最温暖的记忆。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调皮捣蛋的日常,母亲貌美慈爱的容颜,还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回忆起来,眼泪满满。小时候,天是蓝的,地是青的。我们的生活有车马牛羊,我们的日子有白云卷卷,风是那样的淡,水是那样的甜。小时候,我们回到家,第一句话就是:饿了,妈,做了啥饭?那时候没有匹萨,我们吃的是母亲做的烙饼,比匹萨不知香甜多少倍!那时候没有运动鞋,我们穿的是母亲纳的千层底,穿着又安心又实在。小时候关于母亲的回忆,就像那装着棉花的被子,又香又软。成年后……长大了,我们背井离乡,去外地求学生存,母亲就只能在家乡把我们守望。在外面,我们受了委屈,有了难处,我们从不觉得挺不过去。因为我们就像飞在天空的风
《唐书》中谈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也许你也会有力不从心之时,或者你也要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但又被太多凡尘困扰。很少有人,可以真的不计较什么,把一切都看得无所谓实在太难。毕竟人之七情六欲,每一丝情绪都被牵扯。但确实有人拥有“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也有的人却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难以舒展。其实我们都明白,没什么比快乐更重要的,只是年少轻狂时,太容易意气用事。人到中年,经历得多了,自然也该比年轻时期,更想得开。中年能学会“无所谓”的,都是聪明人。有些时候应该明白,不是所有事,都由自己控制我们既是独立的个体,却又和世间万物有所捆绑。并非所有事情都自己说了算,毕竟以自我为中心是最令人讨厌的行为。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力做好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不用花费一丝精力去想
走着走着,青春张扬的模样,终究成了过往。走过半生,看清了很多人,明白了很多事,前半生重在历炼,后半生重在沉淀,在变老的路上,我们渐渐学会了独处,懂得了沉默,享受一个人独处的孤独,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每个人都有生活的苦,谁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在意他人的悲欢喜乐,所以很多时候不想再多倾诉了,很多事情也不愿再刻意为之了,学会独自承受,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成长。沉默是一个人的修行,是一个人的世界,安安静静,把烦恼归零,把是非清除,把繁杂简化,明白自己该何去何从。人到中年,终会明白,真正的智慧,不是喋喋不休的争执,而是沉默寡言。沉默寡言,是一个人的清简。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有些事情即便告诉了别人你
朋友就算再好,总会有一段时间互不理睬互不关心。不是因为厌烦了,也不是喜新厌旧,只是因为大家都忙于生计。真正的朋友是冷漠一段时间后,还依然在你的身边关心你和你一起打闹一起吵架,许久不见后再相聚也不会尴尬,还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心事。其实,朋友就是这样,无需想起,因为从未忘记……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时光转换,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真正的朋友;无需想起,因为从未忘记;不离不弃的,才是真朋友;不见不散的,才是真守候。人在落魄时,才知道谁的手最暖;情在吵架时,才明白谁的心最软。一个只懂流血却为你流了泪的人,是肝胆相照的朋友
我观察过很多“争论”的场景,也经常被卷入争论的漩涡。发现这个现象有其“规律性”:中国式争论,其实都不是真正的争论,多数都是因为话语的不对等,陷入抬杠的尴尬境地。人与人之间一旦开始抬杠,就必然在情绪上严重升级,继而开始出言不逊。比如有一次我谈到日本人的教养,就有一位同学大为不满,他数落我给日本人涂脂抹粉,长日本人的志气,灭中国人的威风。我没有理他,因为我仅从他的话语中,就发现我们并不在一个平台上说话,彼此说的也不是一回事。他后来气急败坏,开始骂人了。我依然采取了不理睬的态度,直到他销声匿迹,不再挑衅。几年后,我们偶遇,他给我带了一顶“瞧不起人”的大帽子。当时我欣然接受,并且告诉他:我真的瞧不起你,当然不是因为你的钱少,更不是因为你的车不好,而是你白长了一个脑袋,一个只知道吃饭、不知道思考的脑袋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你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年青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莼菜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以前总觉得,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风流枉少年。随着阅历的增加,会渐渐发现: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痛苦。人的本性难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自律。什么是自律?就是将这两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01、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人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动物,强大的惰性与巨大的潜力在体内共存。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就会变得十分懒散,做事拖拖拉拉,得过且过,十足一个平庸之辈。而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和强迫之后,不断朝向一个目标努力,人的潜力才会被激发出来,显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所以,要做到自律,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但对自己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