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问题是道场。只要你专注当下,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只要如实、认真、带着觉察去生活,试着时时刻刻检查自我,丢弃自己的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看到生命的不同次第,你我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师。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灵修书呢?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禅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
你知道吗,很多疾病其实是心理的问题,是各种情绪所导致的。只要我们慢慢得练习,将我们的心境打开,如果心境能打开的话,我们身体十二经络可能瞬间就畅通,疾病也会慢慢得消解。静静的等待身体的任何反应,默默的接受身体的任何变化。当我们心地平静,不起妄念时,全身就会感到特别舒畅,一切疾病都会不药而愈。所以《维摩诘经》上说:“一切的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内心攀缘外境,产生杂念。现在我告诉你一个不得了的修行秘诀,让你心静如水,百病不侵。定心病处把心专注在身体上有病痛的部位,不出三天,一定会产生治病的效果。因为心是身体的主人,所以心像王,疾病象盗贼,好比帝王所到之处,盗贼和宵小之徒,自然逃散。再者,门开的时候,风就地跑进来,门关起来时就平静无风,心攀缘外境,就好像开门,把心专注在病痛的部位就像关门,所以能平
"懒"一些学道的人变得懒散,对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做,且不知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而老子之教导,是“和光同尘”,在生活中修行。这样对现实生计懒散的人不在少数,眼高手低,看不起吃苦的活,且以修行逃避现实。这也是歧路。看看古书,王十八做仆人,修成大道,陈泥丸是个匠人,也修成大道,而石泰早先做大夫,后来做裁缝,同样成了一代祖师。张伯端《悟真篇》里说:“志士若能修炼,何方在市居朝”。在市井里,在官场上,都可以一边做事,一边修道,而得成就。如今以修道而懒散不做事者,需要反思了。过去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变成“百无一用修行人”。我见过很多学道修道的人,到头来成了“废人”一个,于自己,于家庭,于社会,都没有责任心。更谈不上“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了。"痴"对佛道文化大道痴迷的地步,甚至产生狂
在这个世界,我们每往前走一步都会有困惑相伴随,原因既可能是我们的心境破碎了,看什么都没有感觉;也可能是我们的高度不够,看什么都觉得有问题。如果看不懂、看不透世间所发生的事情,就是在用过时的思维来解释当下的现实。社会越往前发展,冲击我们内心和思想的事情就会越多。人心中若有解不开的困惑,整个思维都可能是乱的,而内心烦乱是最耗费人精力的。人在这种心境下做事,就难免鬼迷心窍。这个世界有没有一种终极智慧解决人所有的困惑与烦恼呢?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在菩提树下静坐了四十九天,望着夜空里满天的繁星,心中一亮:“真是奇妙!世间一切众生原来都具有智慧法相,只是因为自身的烦恼和执著而不能证得”。慧能(禅宗六祖)开悟时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明代大儒王阳明(心学创始人)龙场悟道时,从睡梦
盲目不是没有目标,是心痴迷不悟,太过执迷于一样东西。盲目崇拜神灵,就是自认为师父神灵能给自己解决任何事情,师父神灵的法力无边,是万能的,万事万物都是神灵决定的。而不知道万物众生本身就是神。而不是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只是完全依赖,依靠,等待,这是很愚昧的行为。尊敬尊重但不要盲从。盲目的崇拜就是失去了真正的目标。盲目崇拜的原因都是不明道理不知道真假。要多一分理智,理性,清醒的认识,少一分盲从。不要迷失了自我。有人认为只要一敬拜神灵供养师父,自己的心性就好了,就健康了,自己的运气就好了,就能得到福报了,也能升天堂了,就能修成正果了。只要一敬神,真心诚心的敬,要什么有什么,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之所以有这些行为,都是不明白天道与人道,不明白众生之间的恩怨,不知道善恶报应的结果与原因,心中自私的贪念太重
经常在一些武侠或者仙侠小说里看到这样的情节,很多角色因为体内被人为加了“封印”,导致其不管怎么努力,能力总是得不到正常发挥。在巧合的机缘下,一旦“封印”得到解除,角色的能力就刹那间发生了质变,成为了天下无敌的高手。我们对于前世的记忆都保留在眉心轮上,其实跟眉心轮息息相关的就是我们身体中实质性的一部分。当眉心轮(松果体)被关闭,这将会造成悲观、负面、困惑的业力引发。很多人的天赋遭遇了封印和打压,一部分来自于童年的记忆,以及后天消耗了大量能量,导致灵性的缺失。你以为你是独立的个体,但却从来没有独立过。你以为现在一切平静,实则内在有很多情绪没有满足。很多人迷茫,找不到方向,更换很多工作,不断寻找,都是因为这个地方的能量是停滞的,淤堵的。这就是我们身上一道重要的“封印”,我们的灵魂被深深地封存在外物
宇宙是一个整体,众生是一个法身。而众生只看到了表相上的个体,而且由我执产生了自私及不平等的心理。其实,在宇宙这个整体中,每一个星球都如同宇宙的一个细胞,每个星系都相当于宇宙的一个脏腑,它们与宇宙同步运行,同呼吸,共命运。万物平等:存在即合理,本无好坏,一切只是自然存在的形态而已。在你眼里,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正常的,自然的,无分别的。无量劫以来,人们就是这样来判定事物的,被自己错误的认识,反反复复在轮回当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气——分别心。难怪古大德们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也难怪古圣大德们常用金刚棍棒手段呵斥,鞭打,来调伏众生以正其道。学习分几种:形、心、神用形来学,非常的慢;用心来学,瞬间获得;用神来学,自得圆满。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越厉害的秘法,其实就越简单,简单到一点就破!但是
找回真正的自己人生的最终目标,我认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回归真我。每个人都来自一个原始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我们的“真我”,也可以称作“元神”。为什么我们还没成为“真我”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进行修行,有时候甚至需要经历无数次的生命轮回,才能最终回到真我的状态。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起点,每个灵魂都有它的归宿。在我们出生前,我们的灵魂就接受了这一生要完成的特定任务。我们一生甚至好几世都在完成这些任务。我们之所以不断轮回,就是为了完成这些使命,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修行。当我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们就可以回归到真我。因此,人生本质上是一场修行。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再“为人”,而是为了回到我们的本源。每个人都有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回到本源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开
修行重点是通过调心至少进入九大入静的过程。重点是把心态调整到安静、平静、宁静、定静、虚静、空静、真静、明静、灵静的状态。一、安静干一行爱一行,不好高鹜远,不朝三暮四。所从事的事情,所面对的事情,一定要从脚下做起,从今天做起,在生活中培养这种能够安下心来的性格。不急燥,不烦躁,那怕特别繁忙,那怕今天晚上赶飞机,也不着急,安于你已经面临的那件事情的全过程,那么在修练和生活中就容易静下来,坐能坐得住,站能站得住,一种非常安稳的状态。二、平静由安静进入平静,平常待人接物要心平气和,要善于尊重所有人,在对所有人进行交往当中,不要轻易带情绪即或有情绪也要善于调节,调节到自己没有情绪,别人更看不出你有情绪。那么,你的生活,你的修练就容易进入平静状态。修炼讲究“戒”、“定”、“慧”,要戒掉我们急燥的毛病,烦
离火运是开启精神文明的修行时代!这里想把一个秘密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秘密。人心在充满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打开智慧之门,你获得的能量将超乎你的想象。当一个人真正发一个大的善愿后,他会在瞬间得到无限的能量。反之,当你内心充满怨恨、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的时候,你的能量会迅速流失,加速衰老与死亡,尤其是恐惧,它会让你的能量顷刻间丧失殆尽,失去生命。知道了这个秘密,你该知道如何让身体健康、如何消除疾病了吧?这一切,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绝对不能是装出来的,虚荣心也是极为消耗你的能量的。人在说谎的时候是很消耗能量的,这点你必须知道。凡人修什么?修健康长寿、快乐幸福,增长智慧,内心充满安详。建造一个充满祥和的能量场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就是你到一个陌生的家庭或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