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其实,到底该读什么样的书、如何选书、怎么读书,有的人穷尽一生也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以至于走了很多的弯路,浪费了大好时光。如今,倘若我们再去践行古人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但是,我们又必须借助书中的精华和思想的力量前行,因此必须依靠读书经济学的指引。读书经济学的诀窍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以少数图书带动海量知识的学习掌握,通过最恰当的图书获取最想要的知识和经验。而少数、最恰当的图书,即我们常说的经典著作。相对于漫无目的的读书,从经典书籍开始,既可以领略某领域最有真知灼见的思想,相当于与最权威的人士对话,也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最快地通览全局,直达本质,以免迷失于纷繁芜杂的各种争吵,正所谓“取法乎上”。有人说,经典和非经典的关系,好比蜂王浆和蜂蜜的关系,是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万。的确
许多人都认为,小孩子嘛,从小就应当把他放在人群当中成长。而且,人越多越好。也有很多做父母亲的认为,孩子将来要适应社会,首先就应当适应学校,至于为什么适应学校就能适应社会,就没有人去做认真的研究和考虑,仿佛这个问题,想当然就是这样。其实,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就如同当年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样,没有更多的人去做思考。适应学校真的就能适应社会吗?我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适应学校就只能适应社会,适应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这两者之间有联系,但并不是必然的。有一部分孩子,的确通过适应学校,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有一部分孩子,本来适应社会能力挺强了,由于在学校里学了十多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反而变差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从小没上学,在街上流浪的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当强,可这么强的适应能力一定不是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