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曾国藩说看一个家庭的兴败只看三个地方:第一看: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畅游史海,可以看到“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探寻曾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曾国藩留给后代的"四条遗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曾国藩的四条遗嘱: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以行善除恶,这是自己的表现。内心是不是自欺,别人无从知道。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天,下无疚于心,所谓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在学问和功业方面的成就,备受后世推崇。曾国藩在读书、修身、治家方面的心得,一直很受人们的重视。在《曾国藩家书》当中,他在不同时期向弟弟、子侄等人推荐书目、传授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心得。其中,他最爱读的有8部书,被其视为枕边书,在军机政务之余随时披阅。01早期的八本书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三月,曾国藩在“致温弟沅弟”的信中,附录了他开的书目,其中有一项“熟读书”,其内容包括:《易经》、《诗经》、《史记》、《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此外,还有“应看书”一项,但没有说明。曾国藩要求自己“读熟读书十页。看应看书十页”。《曾国藩日记》记载,曾氏系统研读《易经》五遍:第一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起,至道光二十
作 者:陈为 正和岛总编辑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近年商界兴起“王阳明热”,方兴未艾。虽然王学提倡“人人心中有仲尼”,但看了王阳明的身世,你就知道,这个人有着常人望尘莫及的天分。11岁时,他就纠正老师,天下第一等事并非“读书登第”,而是“读书做圣人”。15岁时,他写的诗就意象恢弘,充满哲理,“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这样的人,你感觉只能仰望或目送。就像“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同样作为“立功、立德、立言”的楷模,曾国藩就比较亲切易亲近。一生信赖“拙诚”,绝对的中人之姿,用梁启超的说法是当时贤杰中“最钝拙”的一个,最后却靠着后天努力,成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