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张大千,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季爰,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文/张大千用笔拿中锋做中干,侧锋去帮助它。中锋把体势建立起来,侧锋来增加它的意趣。中锋要质直,侧锋要姿媚。勾勒必定用中锋,皴擦就用侧锋。点戳是用中锋,渲染则是中锋、侧锋都要。用墨也有方法,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砚池要时时洗涤,不可留宿墨。因为宿墨胶散,色泽暗败,又多渣滓,无论画人物、山水、花卉都不相宜。至于水法,更难拿方式规定出来,无法解说得清楚,在自己心领神会而已。因笔端含水的多少,施在纸绢上各有不同,绢的胶矾轻重,纸质的松紧,性质不同,水墨也自然不同。水要明透,又不可轻薄,所以说是最难的了。中国画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唐云 端午佳趣图来看看大师名家笔下的端午风情!齐白石《五日吉祥》1943年作“五日节”家家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齐白石《端午》一两棵艾叶、菖蒲、三两粽子,那几笔浓破淡的棕绳瞬间激活了画面,凸现出白石老人节日的欢愉及对生活的热情。齐白石 端午美味图 1953年作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胜多,以寥寥几笔将之描
张大千(Chang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张大千人物画多采古装,借人物以抒情怀,主题包括高士、仕女、肖像、佛道人物、神话人物、戏剧人物等,表现题材极广。一生的作品有三多,除山水画外,就是仕女画与高士画,可见高士画在张大千人物画作品中的分量与意义。张大千一向喜欢“高士”题材,自称其高士的造型是“
张大千画竹法有双勾、写意两种。双勾就是用细线条勾成轮廓,然后再填色,这是工笔画竹,必得要充分了解竹的生长状态和结构,一笔不得苟且,这种可以叫做画竹。写意的竹,也要分层次,近的竹在前,要用浓墨,远的竹在后,要用淡墨,这才能够分得出前后、明暗的层次,增加韵味。可是有一点要记住,每一根是用浓墨,就全部用浓墨,若是用的淡墨,就全部用淡墨,绝不要在一笔上弄巧,兼有浓淡二色,反为不美。翠竹1979年48.8x96.2cm竹有风竹、雨竹、晴竹、老竹、新竹、新篁的区别。风竹是要表现竹在风中的姿态,枝叶要随着风向,作斜横飘动的状态,最不易表现者,为竹竿要能够在风中有弹性动态的感觉。雨竹的枝叶稍下垂,有湿重的意思。老竹是竿粗叶少。新篁乃是竿细枝柔,叶叶向上。还有在竹节每节上出枝及芽的问题,往往为人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