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 |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作者 | 云谷师 学会宽恕,即是解脱自己。《论语》中曾记载了一段深刻的师生对话。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深思后答:“其恕乎!”人生难免犯错,若总是与俗人俗世纠缠不休,只会有损自身福气。理解“恕”的真谛,减少怨恨与指责,方能在纷扰世事中,发现更多温情与美好。1恕人是格局战国时期,李斯听闻秦王嬴政要下令驱逐来自六国的宾客,便上书《谏逐客书》劝秦王不要将六国的人才赶走。在书中,李斯写到:“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最后秦王接受了李斯的忠告,撤销了驱逐令。因此使六国的人才得以汇聚于秦国,为最终天下一统打下了坚实的政治根基。汉字中的“怒”与“恕”,各自代表了一种人生境界。“怒”,上奴下心,暗示愤怒
一个人受教育,最重要的时机,就是要把握可以打基础的时候把基础打好,基础没有打好,他将来的路就走不远。所以在这里,我想了很多,尤其我是读师范的,将来要当老师的,我现在为自己负责,将来要为学生负责,如果还有家庭还有孩子,我还要为孩子负责。怎么为自己负责为他们负责?至少在教育这个环节上要先解决。一般人很注重现实生活的问题,譬如经济地位这类事情,但这类的事,往往要有机缘的配合,机缘是“求之在外者”。所以,你说我要挣多少钱,我要升多大的官,这不一定是你能掌握的。但是教育,教育是“求之在我者”。你决定教育自己,你就教育自己了。你决定怎么教育你的学生、决定怎么教育你的孩子,这往往是你意愿所在,你想做,你就做得到的。所以儒家的心灵,非常平正,也可以说非常聪明,这叫智慧。它叫我们掌握我们要掌握的,不要急于掌握
作者:黎松松来源:黎松松(ID: LSS6519)任境乱心,不如以心转境。唐代诗人杜荀鹤在诗中写道:“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真正的修行不是躲在深山里,而是在生活中修炼自己的心。红尘即是道场,你我皆为行者。管理好自己的心,令其保持清静,不被外物所干扰,便再没什么事能难倒我们了。01心定了,就不累了。长江边上有座寺院,名叫归元寺,寺中有个信徒,参禅时,常常被江中来往的船只所影响。有一天,他就问住持老和尚:“我们参禅打坐,如何才能心外无物呢?”住持伸出手指,指了一下右边的弟子,弟子便把右边的窗户关了起来。信徒仍然疑惑:“右边是看不到江中的船只了,可左边还是看得到啊。”住持又指了一下左边的侍者,侍者把左边的窗户也关了起来。信徒指着大门问道:“师父,大门开着,江中来往的船只,还是会扰乱我们
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 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 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 孩子身上的问题,是自己的投射。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 “有问题的孩子”是如何出现的? 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心”一直健康,“心”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是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投射在孩子身上。
01过安检的时候检测仪一直响,安检的姐姐让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掏出来检查过了还是一直响,然后她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我打工的,她说好家伙,难怪检测出了钢铁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为何最近打工人的梗这么火,或许是因为我们都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是想要借此调侃一下自己,毕竟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是可以改变自己。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长辈总会问我们:孩子以后你想做什么啊?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的回道:我长大之后要成为一个科学家,我要研究出很多有用的东西,像袁隆平爷爷那样改变这个世界。如果现在你问我同样的问题:以后你想做什么?我只想说我想成为一个打工人,因为这样的我至少还有工可以打,如果有一天我连打工的机会都没了,是不是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或许这就是成年人和孩子的区别吧,他们更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也知道自己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家长把孩子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越俎代庖,事必躬亲。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学习、生活都是他自己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以“动作慢”“时间晚了”等理由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成长。因为,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你。家长和孩子相处的十几年时间,就是一个逐步放手、不断成长的过程。自我教育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有三种教育方法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它们分别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讲道理是中国父母最推崇的教育方式,却往往收效甚微。其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见,自我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有着极为重
所谓极简并不是指吃饭只吃一个菜,舍不得花钱等等,而是放弃无效的事情,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有用的事,从而获得更大的快乐和幸福。 01 欲望极简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正确的、有效的欲望上,比如健康养生、照顾家庭、关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02 精神极简了解、选择、专注于1-3项自己真正想从事的精神活动,比如画画、书法、钓鱼、跳舞等。然后充分学习、提高技能,不盲目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03 物质极简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送人、出售或捐赠。比如看过的杂志、书,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种礼物或装饰品。明确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买不需要的物品。确有必要的物品,买最好的,充分使用它。不囤东西,不用便宜货、次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断舍离和极简生活并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而是需要一点一滴的习惯的积累。希望这42个极简生活小建议,可以帮助你逐渐形成断舍离的习惯。我们要成为物品的主人,而不是被物品所束缚。养成健康的购物观念:1.必需品,再贵的也要买。2.不需要的物品,再便宜也不买。3.高质量的必需品,付款的那一刻是心疼的,但每次使用都无比的开心。4.便宜的东西,只有在购买的那一刻是在满足自己的购物欲,使用的时候每次都是折磨。5.不要为了体现“合群”,去买一些不太需要的东西。6.不要看见同事和室友都买,你就也想买,多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件物品。7.不要有”来都来了,总不能啥也不买吧”的心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8.别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健身卡这种东西,大多数情况去不了几次。9.乐器、摄影等爱好,先用最低的成
乔布斯一直提倡“极简主义”,他相信“少即是多”的哲学思想,极简主义渗透到他苹果产品的设计以及他个人的生活,他一生都在践行这极简主义。虽说他的通过创业已经获得了几辈子都花不尽的财富,但他的生活却显得非常简单。他数十年都只穿黑色的上衣配牛仔裤,他的家里几乎没有特别豪华的家具装扮,他也通常吃一种食物。他设计出的苹果产品界面简洁,品类不多,却是在产品的各个领域都是极具创新与具有国际领先地位。如果你也喜欢或者想去尝试一下极简主义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从以下七个方面学习极简主义吧。1.精力方面极简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最好知道1到3件事情是自己最想去做的,要是还是其他事,那就大胆删减一些相对不那么重要事,专心致志做好它们,不要在意被人不理解的嘲笑,不要被现实打败,更不要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