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纳兰容若笔下的秋是“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是凄清苦寂之秋;刘禹锡眼中的秋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豁达明朗之秋。虽闻其诗,却未见其景。你知道古人眼中的秋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吗?他们是看着什么样的景色写下千古绝唱的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谧而美好。王维·《山居秋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莫要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请你记得—四季最美之景便是在这秋末橙黄而橘绿的时候啊。苏轼·《赠刘景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风急、天高,猿猴哀声叫啸;水清、沙白,鸟儿独自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林里,落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浪涛滚滚而来。杜甫·《登高
来源 | 网络有时,诗如镜中月、水中花,一想起,便是满腔柔情。有时,诗似山巅石、海上风,一读到,内心便充溢着豪迈旷达的力量。今日,儒风君选出我国文学史上评价最高的二十首诗词,它们有着最隽永的文字,最唯美的意象,最惊世的才华,最浓郁的情感……诗中至诗,词中至词,不负千年咏赞。国风•周南•关雎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首小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因为它是《诗经》的第一篇,写诗人对窈窕美丽的女子一见钟情的故事。或许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位在初见时就惊艳到自己的人,年华消逝,许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可午夜梦回时,那
我相信,如果现在有谁说,中国古典诗词的没落是从苏轼开始的,或许会被很多人群嘲,被打上诸如“不太古风李太白”、“冷门诗人李商隐”等标签。但值得玩味的是,这种论调却是从宋代便出现了,且一直延续到了晚清时期。更有趣的是,持此论调的人在历史上也并非寂寂无名,他们同样也是享誉古今的文坛大家,被现代人尊崇,比如《沧浪诗话》的作者严羽,还有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严羽:苏轼写诗的方法,直接导致了诗歌的没落南宋文学理论家严羽被誉为“宋元明清诗话第一人”,他对苏轼的不满非常明显,其在《沧浪诗话》中直截了当地指出: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这句话说得很重,在宋代诗坛上,严羽是铁杆的“唐粉”,宗唐一派,认为宋代的诗歌是劣质的,其发生质变的节点就在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出现,诗歌开始
一天很短,24小时,稍纵即逝,短到来不及拥抱第一抹阳光,就要迎接落日的余晖。一年很短,365天,如白驹过隙,短到来不及细细品味春天的生气,就要面对寒冬的风霜。一生很短,短短几年,一睁一闭就过了。短到来不及用心享受美好年华,就已皱纹满面,有心无力。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流年似锦,光阴不负,愿你在时光中盛开,一生被岁月宠爱。今天,和诗词君一同共赏12首时光诗词,于春花秋月间,淡看岁月流转;于流水禅心下,静默诗和远方,感受每一月、每一天的生活...... 壹月·迎春扫雪 一月,春寒料峭,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到处还是白茫茫的一片,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顾城说,一月是一切回忆的序章。去追赶时间的
咱们为什么要对古诗词进行赏析?这个就像问一个高中生在语文考试中为什么要做阅读理解一样。赏析中的分析,其实就是阅读理解,找出文章的中心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需要达到哪种目的,理清楚作者的脑回路,然后得出结论。但是我们读诗词不只是分析,赏析中的赏是欣赏。因为经过多年沉淀,现在摆出来让大家学习的诗词必然有其独到之处,诗词就是文章,但是又不仅仅是文章,它是有节奏感的韵文,是文艺作品,也就是艺术品。我们分析完诗句之后再通过朗读欣赏它超高的写作技巧来领略作者写作时的结构布局,以及在平仄声韵上的巧妙切换是如何让这首诗词熠熠生辉。欣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并不是读完就忘吧,而是在赏析的过程中学习,我要学会这种表现方式,我要学会这种写作技巧,我要学会使用平仄声韵,让我们自己的诗词也可以朗朗上口,意境悠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