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 - 第1页

01月10日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06次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

前言:1942年,释通永老和尚在峨眉山净土宗道场大坪净土禅院出家,他是峨眉山有名的“大坪五通”之一。解放前在峨眉山开悟,其悟境得到圣钦大和尚、袁焕仙先生的印证,是峨眉山“镇山之宝”级别的高僧。释通永老和尚曾经有一段和徒弟间的对话,可谓是当代的禅宗公案,也体现了老和尚修行所悟,值得每个修行人认真看一遍。佛是怎么成佛的徒儿:我天天打坐、读经、磕头,这样努力能成佛吗?师父:成不了。徒儿:为什么?师父:因为佛不是打坐成佛的,佛也不读经。徒儿:佛是怎么成佛的?师父: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徒儿:佛都想过什么?师父:佛天天在想如何把自己的真心施舍,如何让别人好,如何让世界、让大家都得道。佛天天想着如何方便别人,天天想着舍下自己,天天想着如何为别人服务。天天想着如何去承担责任,而默默的去付出,不让任何人

01月23日

《心经》的第一个字会影响我们一辈子,一定要读懂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72次
《心经》的第一个字会影响我们一辈子,一定要读懂

佛经有三藏十二部,每一部都教人修行。其中,又以般若部最为殊胜,义理奥妙无穷。在般若部经中,人们常常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称之为核心。《心经》全文只有260字,很多人能倒背如流,却始终不理解里面讲述了什么。单是经中的第一个字,“观”,99%的人一辈子也没读懂。一、观自己《心经》开篇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的意思是说,以智慧观察世间的真相,不再迷惑,身心自由自在。照见五蕴皆空即是观,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人,首先要做到观自己。观自己,就是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面对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自省。修行即是修心,降服自己的心,于境不生分别。在任何当下心不生苦乐,心不起作用,三界心尽即是涅槃。一休还在当沙弥时,默然不语独坐参禅,师父微笑着

12月13日

净慧长老最后十天的生活禅语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792次
净慧长老最后十天的生活禅语

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达摩祖师说:“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人非天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逆境都不过是历劫业因种子的现行而已,一切的怨尤都是多余的,我们要抱着逢苦不忧、体冤进道、逆来顺受的心态,用同情心和怜悯心善待对方,加强自我修养,以德报怨,化解烦恼和敌意,这样就能减少许多烦恼,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罗蜜。达摩大师说:“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凡事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就能将忧喜置之度外,洒脱自在地生活。一戒律包括止恶和修善两个方

12月13日

参禅有什么先决条件?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810次
参禅有什么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  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迎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

12月13日

阿姜查:哪里有迷妄, 哪里便有平静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862次
阿姜查:哪里有迷妄, 哪里便有平静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法即是修行。那也没有错,不过这些都只是修行的外在形式。真正的修行,发生在心遇到感官对象时,感官接触的地方才是修行的所在。当他人说到我们不喜欢的事时,嗔恨便生起;若说的是喜欢的事,我们便感到快乐。这就是修行的所在,我们应如何利用它们来修行呢?这才是重点。若只是一味地追逐快乐、逃避痛苦,我们可能至死都见不到法。当欢乐与痛苦生起时,如何运用佛法而从中解脱呢?这才是修行的要点。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当人们遇到不如意事时,通常会封闭自己。例如受到批评时,可能会回答:“别烦我!为什么责备我?”这是封闭自我者的反应,而那正是修行之处。当他人批评时,我们应该聆听。他们所说是真的吗?我们应该敞开心胸去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也许其中是有意义的,或我们自身确实有值得

12月13日

顶果钦哲法王:任何不能对治情绪的就不是佛法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57次
顶果钦哲法王:任何不能对治情绪的就不是佛法

当情绪变成串习,很难用对治来戒除,因此,怀着观照和警觉,紧握着对治的武器,在执着及其他负面情绪生起的刹那加以摧毁,乃是菩萨的修行。不论你正在从事什么样的修行,它必须是一个有效的解药,来对治你的负面情绪,以及你认为事物真实存在的信念。任何情绪在最初都只是一个微小的念头或感受,然后变得愈来愈强大。如果你能够在念头初生的刹那,即加以认清,很容易让念头消退平息。在那个阶段被认识出来的情绪,如同晴朗天空中的一小片云朵,不会带来任何雨水。另一方面,加果你没有觉察到这样的念头,让它们扩张增生,那么很快地,它们将会一个接着一个、迅速成为一连串的念头和感受。你将发现自己愈来愈难以破除那强大的情绪,也很难去阻止这个情绪可能引生出来的负面行为。如同《大乘庄严经论》所告诫的: 情绪摧毁自己、摧毁他人,也摧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