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从不做这件事 文/小椰子 1 作家李尚龙讲过这样一件小事: 有一次,他在地铁里捧着一本莫言的《丰乳肥臀》,一个路人看了一眼书名,然后很鄙视地摇了摇头。 路人也许在想:这家伙竟然敢在公开场合看黄书。 还有一次,李尚龙在教师休息室里捧着一本《希望永远都在》。 一个老师走了进来,看到了他,再看了一眼书名,用很嘲弄的口气说:“你也看鸡汤啊。” 那个老师不知道的是,《希望永远都在》是一本讲柬埔寨历史的书,只是名字像鸡汤而已。书里面的故事,血淋淋的,让人思考着世界的变革和柬埔寨的过去。 生活中,有太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评判他人。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以己度人,妄加评论。 但是凭什么呢? 看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
真正的朋友,可遇不可求 文/北叔 1 诗人汪国真说:“友情是相知。当你需要的时候,你还没有讲,友人已默默来到你的身边。他的眼睛和心能读懂你,更会用手挽起你单薄的臂弯。因为有友情,在这个世界上你不会感到孤单。” 生活中,来来往往那么多人,可以结交为朋友的不在少数,可是真正称得上相知的友情却不多,能够与你一起经历困苦,一同对抗风雨的更是难得。 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陪你吃饭喝酒,对你侃侃而谈的朋友从来不缺,但真正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会随时随地倾听你心声的人却少之又少。 所谓,千金难买,是知己;千里难寻,是真情。真正的朋友,就是一辈子的知己,可遇不可求,漫漫人生路,能拥有一两个,已经是岁月最大的恩赐。 2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一直觉得,每天对你笑脸相迎,极尽所能夸耀你的
文/念念 有位哲人说过:我们很少去想我们拥有的,却总是想着自己缺失的,这种倾向实在是世上最令人不幸的事之一。 因为这样的想法,早已违背了我们追求幸福的初衷。只要把眼光放回当下,就会发现,那些最好最珍贵的东西,其实一直都在自己身边,等着你去发现,去把握。 要想过好这一生,就要先学会珍惜这三样东西。 1 惜时 曾在后台收到过一位读者的留言,说自己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时间太多。 一问才知道,原来她刚毕业工作不久,除了上班,还有一大把的业余时间,又找不到喜欢的事情做,只能每天宅在家里追剧、刷手机。“觉得生活太无聊,不知道该怎么打发才好。” 听到这样的烦恼,只能莞尔一笑。但也不是不能理解,类似的阶段,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那时的我们,总觉得人生漫长,时间也像流不完的水。 可总有一天,现实
文/明心 1 每一个人都喜欢和有分寸的人交往、共事。 古话说:“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 人生有度,过则为灾,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求完美。 我们都喜欢和优秀的人结交,因为一个优秀的人对自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会把握做人的分寸,会克制自我欲望。 与有分寸的人结交的舒适感,源自于他们待人接物的那份分寸感。 做人有分寸,懂得进退有度。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和我们完完全全一样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有自己的底线,因此人与人之间是有距离的。 所谓的亲密关系,也只是最小距离,而不是无距离。 一个寒冷的冬季,两只十分困倦的刺猬,天气寒冷迫使他们,通过抱团来相互取暖。 可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尖尖的刺,紧挨在一起就
厚道的力量 1 厚道,是无为而为 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做“厚道”。 厚道是人的本性之一。 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2 厚道,是看不见的道德 如果美德分为显性与隐性,厚道则具有隐性特征。 厚道不是愚钝,很多时候像愚钝。 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 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 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怀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厚道者能沉得住气。 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报,但厚道之为厚道,就在不图回报,随他去。 急功近利的人
文/才华水木君 一段感情的萌芽,是从好好聊天开始的。 而一段感情走向破裂,一定是两个人不再好好说话了。 说话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尤其在两个人的相处中。 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会让另一半有天差地别的感受。 其中最容易伤感情的,就是这三句话。 1 “哦” 什么样的感情最让人心累? 就是你告诉他,“听说今天下雨,记得带伞啊”、“今天我被老板骂了”、“新上的电影好像很好看”,他隔了很久只回了一个字“哦”。 你问他“很忙吗”,他回“嗯”。 可一整天过去了,他忙完也没有回复。 你发了几条抱怨的消息,他仍旧“哦”“嗯”地敷衍着。 于是你失望了,不想再主动了,渐渐地,关系也就淡了。 回想刚在一起的时候,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今天吃了什么,工作遇到什么事情,跟朋友去了什么地
让你终身不发火的5个字 1、静 少说话,多倾听。 因为爱说话的人, 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 而且,言多必失。 有句话是,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 2、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 有棱角的坏处, 就是让别人咬起你来很容易下口。 3、忍 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 一来气愤伤身体,二来气愤不解决问题。 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 有能力去区别上述两类事。 这是成功者要具备的三个素质。 4、让 大是大非,不能退让, 但小事情,尽量听别人的意见。 能按别人的意见办的,就不坚持己见。 退一步,海阔天空。 5、淡 一切都看淡些。 对名利,对金钱,对感情。 没有什么是离开了就不能活了的东西。 得失也是辩证的,你在
文/阿秀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越是长大,认识的人越多,社会经验越丰富,社交困难症却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不懂得社交。 一方面,我们住在钢铁丛林的城市里,大量的交流都是透过屏幕,屏幕后面的我们跟真实的我们反差越来越大,线下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越来越弱。 就像很多朋友圈里的段子手,在现实中往往都是静默如鸡的小绵羊,跟人主动交往能够难死他。 另一方面,我们越来越孤独,只会跟自己相处,碰到人多的场合就希望能藏在角落里,只想独处。 我一个四川朋友有一个金句“每次我被逼参加集体活动,心里想的都是‘滚滚滚,你们都莫挨老子’”。 最直接结果就是,尽管大家都知道,社交必不可少,却又不懂社交。 所以,我总结了20个常见的社交潜规则,分享给大家。 1 先说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常识:人都是社会动物,在人
如果你是对的,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你没资格去发脾气。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可惜大多数人没有想透彻。 《增广贤文》有言:“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喜欢生气的人,都能找到太多生气的理由。但是不生气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别跟自己过不去”! 随时随地发怒,控制不住情绪的人,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都更容易遭遇挫折。《孙子兵法》说“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即便是能力再强的人,犯了多怒的毛病,一样不会走得太远。 如何才能拥有好脾气? 学习认错 人常常不肯认错,凡事都说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其实不认错就是一种错。 认错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会大众,甚至向儿女或是对自己不好的人。自己不但不会少了什么,反而显得有度量。 学习认错是美好的,是一个大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