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549 人参与  2023年01月17日 17:24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评论

人生是一场觉醒的过程,
人生在世,往往会被外相迷惑,
困于成败,迷于名利,陷于得失。

所谓觉醒就是破外在虚相,提内在境界。
从而回归自然本真,领悟自然大道。

觉醒的程度不同,
达到的境界就不同,
人生命运也会不同。

人生有三次觉醒,分别是: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01

见自己:认识局限,开始反省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中讲:“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明智的;不知道自身的无知,是愚昧的。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发现自身局限,不断自我反省,从而突破小我,走向觉醒的。

明朝时期,有一个县令是大家公认的清官,但他脾气有些古怪。

在审案的时候,有时会大发脾气,冲人大哄大叫,可没人敢提醒他。

于是,辅助他的师爷,便想了一个办法。

在一次审案现场上,县令看到罪犯还不认罪,刚想发脾气的时候。

身旁的师爷,突然大声喝道:“大胆罪民,证据确凿,你还不认罪?你想挨板子吗?”

在场的人包括县令都被吓一大跳,所有人都盯着师爷默不作声。

县令刚想出声提醒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也经常这样发脾气说话。

下堂后,县令反省了自己,决定以后再也不这样乱发脾气去审案了。

后来,县令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爱戴,成为有名的好官。

杨绛先生曾在书中写道:“人生一世,需有三个自觉,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

深以为然,能够自觉的反省自己,改变自己的人,都是生活的强者。

突破原有认知,打破固有思维,改变惯有习性,灵魂才能升华,境界才会提升。

02

见天地:了解大道,顺应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讲:“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意思是:有大智慧,洞悉大道的人,都是顺应自然,遵循人的本性做事。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天地的广阔,自然道法的玄妙,就会一意孤行,做出违背常理,偏离大道的事,最终让自己陷入困境。

古今成大事者,都是宽宏大量、气吞山河之人。

一个人的命运大多取决于他的格局,格局大了,未来的路才能宽。

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嘛?

第一个人没好气说:砌墙,你没看到吗?

第二个人笑笑: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笑容满面:我们正在建一座新城市。

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心胸狭隘之人,局限的不只是自己的思想,困住的更是整个人生。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03

见众生:理解他人,心存善念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说:“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

圣贤的人,擅长发现每个人的优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对待别人没有分别心,总是一视同仁。

从前有一位僧人,黑夜赶路,因天太黑,被行人连撞多次。

他继续前行,见一人提着灯笼而来。

此时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提只灯笼。

僧人忙上前问那瞎子:你真的看不见?瞎子说:我天生眼瞎。

僧人纳闷:眼瞎干嘛提着灯笼?瞎子说:天太黑,大家都看不清。

我提着灯笼,我看不见,但别人看得见。

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

瞎子的一盏灯,既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理解他人,就是原谅自己,善待别人,就是度化自己。

每个人的觉醒,本质上,都会经历这三个时期。

开始,看见自己,学习反省;然后,看见天地,懂得敬畏;最终,看见众生,了悟真理。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向外看的人,梦游;向内看的人,觉醒。

愿我们不执着于外在,追随本心,始终平静喜悦,内在丰盛。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jiaoyu/6186.html

本文标签:人生的三次觉醒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