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方懂“六一”不只是儿童节

217 人参与  2024年06月01日 09:36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评论

作者 :儒风君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

明代大儒李贽说:“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人人都经历过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有一颗未曾被世俗熏染的童心。

但小时候总盼着长大成人,长大后却发现最怀念的时光,就是童年。

人到中年,方懂“六一”不只是儿童节,也是在提醒我们:别管几岁,童心万岁!

天真者幸

古语有云:“夫童心者,真心也。”

童心未泯,童心其实就是真心,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需权衡利弊,不必畏手畏脚,真实坦荡,问心无愧。

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早就被现实磨去棱角,变得世故而圆滑。

汲汲营营,功名利禄,也成了挣不开的枷锁,渐渐开始言不由衷,行不由己。

可人生匆匆百年,若是一直掩饰伪装,不能依照本心而活,难免身心俱疲。

唯有真,才是处世的根基,失了根基,未来也成了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

正如三毛所说:“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哪怕历经沧桑,依旧眼神明亮;即使遭遇坎坷,仍能不忘初心;就算直面利益,亦可守住原则。

沧海横流,我自岿然不动,光风霁月,始终澄明自守,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就是中年人最大的幸运。

知足者富

杨万里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时,一只蝴蝶,一件玩具,就能自在快乐一整天。

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琐事的繁杂,只有简简单单的知足。

长大后,欲望无穷,总是追求优渥的物质生活,少有满足的时候。

仿佛世间最大的幸福,就是大房子、豪车、腰缠万贯才能给予的。

于是,愈发不知足,想要的越多,烦恼也越多,日日活在无谓的痛苦之中。

《菜根谭》有言:“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人到中年,千帆阅尽,心境通明,才懂得:知足者富,懂得知足,就是富有。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一味拼命追逐未得到的,而是感恩和珍惜当下所有拥有的。

给欲望做减法,给幸福做加法,只要家人身体安康,生活衣食无忧,便能舒心自在,安度岁月。

热爱者贵

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初来乍到这世间,小孩子的心中总是好奇心满满,每日趣味无限。

吃的、喝的、玩的......对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想着去尽情摸索和探究。

但随着年龄日渐增长,在工作和家庭中两点一线,按部就班,也不再如儿时鲜活。

又在风吹雨打中,看清人情淡薄,明白世事无常,对生活的热爱也愈发稀少。

童年的好奇心与热爱力,是一门需要温习的必修课。

即使人到中年,也不必活得如一潭死水,自己给自己设限。

世界那么大,何不去看看,去见尚未领略过的风景,去做想做而未做过的事。

甚至是尝尝新鲜的美食,改改出门的路线,像孩子一般,重新感知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大人。

罗曼·罗兰有一句经典名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个对生活保持热爱的成年人,将日子过得有趣有味,青春永远不会逝去。

善忘者智

小孩子,总是善忘。

上一秒还在哭闹,下一秒就能大笑。

前一天还在与友绝交,后一天又能把臂同游。

遗忘,是人的本能,可越是长大,越容易“不思量,自难忘”。

比如:过往的恩怨,曾经的执着,朋友的伤害,家庭的不愉、事业的纠葛......

可什么都往心里放,惦念不忘,就成了是一道魔障,让痛苦时时如新折磨自己。

不仅给自己徒增烦忧,也于事无补,还容易伤神劳心,积忧成疾,让身体每况愈下。

真正的智者,并非无忧,而是学会了忘忧。

圣人也有烦恼,只是该放的放,该忘的忘,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无门慧开禅师说过:“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你耿耿于怀的每一刻,都是一种累赘;你选择遗忘的每一天,都是一种成全。

人到中年,前尘往事就让它随风而去,善待自己,当忘就忘,轻装上阵,方能身心无恙,过好今后的每一天。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9088.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