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懂父辈,读懂已是中年

150 人参与  2023年11月30日 14:29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评论

来源 | 慈怀读书会

中国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会是谁?

这个问题几乎人人关心,而“阎连科”这个名字,近年来,一直在讨论之中。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2014年,阎连科获得了卡夫卡文学奖,这个奖项在圈子里,素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

阎连科的小说,一向扎根于乡土。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他知道农村生活的艰难,底层农民的贫困。也正是如此,“逃离农村”成为他笔下写的最多的主题。

《我与父辈》同样如此。

这是作者的一本半自传体散文。

这本书的写作契机是这样的:老家四叔去世,阎连科千里迢迢赶回老家奔丧。他的妹妹问了他一句话,“哥,你写了那么多的书,为什么不写写我们家里的事情呢?” 

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阎连科。他意识到,那些故土情怀,那些父辈们隐忍与挣扎,一直存在于他的脑海之中,只是缺少一个表达的机会。

在这本书中,作者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写出了父辈的艰辛与爱,也直面他们的挣扎和错误。

2012年,央视《读书》节目“我的父亲母亲”特别专题中,主持人张绍刚这样介绍这本书:“这本书好厚重,虽然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但每一篇都不好翻过去。”

这不单单是一部散文,更是一次自我剖析,一份迟到的领悟,一趟精神上的返乡之旅。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这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奖项和荣誉都显得太轻了。” 阎连科如是说。

下面,兹心带着大家,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领略作者的心路与历程。

曾经拼命想逃离,现在回故乡吧

对于很多出生在偏僻地区的人来说,对故乡的感情很是复杂。

一方面,那片土地哺育了我们,一方面,我们却拼命想逃离故乡,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

阎连科也是如此。

1958年,阎连科出生于中原的一个偏穷的村落, 这片土地滋养着阎连科,却也让他倍感无趣与单调。

从童年起,他的生活大部分都被农活所填满,要喂猪、放牛、砍柴。

他高考落榜,去水泥厂当临时工。用板车送石料,在料石山上,打风钻、炸料石。

而这段经历,让他体验到农村生活的艰辛。逃离农村的念头也开始变得深切。

二十岁那年,他去当兵了。

1985年,阎连科在军队的杂志《昆仑》上,发表了中篇小说《小村小河》,拿了800块稿费。

就这样,凭借写作,他终于彻底逃离了农村,而且越走越远。

他与故乡的连接也越来越少,甚至越来越淡漠。

1991年,因为长期伏案写作,他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开始卧病在床。

病痛让阎连科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他也开始追溯自己的成长。

自己的创作,大部分都来源于自己的乡村记忆。

而自己,一边从乡村中汲取营养,成为自己的创作源泉。一边,却又疏远嫌弃自己的故乡。也就是在突然间,他的内心,就充满了愧疚。

兹心认为,阎连科对家乡的复杂感情,虽然扎心,因为这也是很多人的人生写实。

甚至《圆桌派》中,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故乡,就是用来离开的。

大部分年轻人并不想留在家乡,不想被困在熟悉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里,他们想要和更多的人接触,需要体会到新的世界。

“北漂”、“蚁族”、“蜗居”,代表着一代代农村青年的逐梦之旅。

很多人厌倦故乡的贫瘠、落后,但却忘了,正是故乡,培养了我们的品性,磨练了我们的性格。

当我们大步向前时,她为我们带来不竭的动力;在我们感到疲倦时,她永远欢迎我们的回归。

年轻时,我们总想着逃离故乡,而多年后,我们才理解了故乡的包容和深情。

有句话叫:“如果故乡不能给你安慰,那么异乡更不能”。

故乡,终归要比外面的世界柔软一些。

人到中年,偶尔停下脚步,陪陪爹娘

很多农家子弟,在农村经历了艰难和挣扎,长大后,有能力去外面的世界开疆辟土,本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但寻找自我,也必然面临着对父母长辈的疏忽。

这也是很多年轻人面临的问题。

阎连科也是如此,在中年后,不仅读懂了乡愁,也读懂了自己的长辈们。

他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儿女,辛苦操劳一生。

在他哮喘病发作时,他还拖着板车,到十几里外的地方去寻找薄片石头,拉回家铺院子。

由于太辛苦,导致他的哮喘愈发严重。

父亲病危前,想在家包场看当时的电影《少林寺》。却因舍不得十块钱而作罢。

文中四叔留给我们一个名词“一头沉”。

所谓“一头沉”就是指自己在城里有正式工作,妻儿老小却还在农村。

他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在春夏秋季要到城里,赚钱养家。在春节时候,再回到农村过年。

非常的奔波,非常的辛苦。

但是,即便生活如此艰难,他依旧从指缝间挤出钱,资助自己的侄子读书。

但是后来,阎连科在外奋斗时,却疏于对他们的照顾。

父亲生病,他却没能赶回家尽孝。四叔对他牵挂至深,他却很久都不能与四叔见一面。他也因此充满愧疚。

兹心认为,年幼时,我们对父辈是依恋的,他给了我们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而长大后,我们需要走出家庭,去外面的世界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建立一个全新的家庭。

我们也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到自身,和自己建立的新家庭中。而父辈们,却被远远地抛到身后。

寻找自我,固然是一种勇气。

但我们在前进的征途中,也请偶尔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自己的故乡,陪陪自己的年老而孤寂的爹娘和长辈们。

父辈其实不容易,

多给他们一份包容和尊重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句话:“当我们想要去指责一个人时,要记住,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对于大伯,年轻时,阎连科对他有几分轻视和鄙薄。

大伯很有生意头脑。年轻时,他走街串巷做小生意,换取微薄收入补贴家庭。 

但大伯有赌博的恶习,因为赌博输掉了自己的的全部积蓄,好不容易盖起来的房子也被输掉。为此,全家人一夜之间陷入赤贫。

他脾气暴躁,觉得儿子不成器,就对他大打出手。

但最终,他戒掉了赌博,继续为儿女们奔波谋划。 

他的第五个孩子,在新疆参军,在军营上吊自杀,年仅18岁。

有人劝他上部队去讨说法,他大伯却说:“去部队告他们,就有人会受处分。你弟已经不在了,我们就别去毁别人的前程了。”

关键时刻,他所展现出的慈悲和善良,让人惊讶。阎连科也对这位大伯,多了几分理解。

兹心认为,我们不必美化长辈,也不需要道德绑架他们,一味苛求他们完美。

他们身上有闪光点,也有着愚昧、暴戾、懦弱的一面。就如大伯,年轻时嗜赌,还家暴,因为恨自己儿子不成器,对他大打出手。

又比如父亲,偏执,计较,为了盖房子,可以置自己的健康于不顾。

这些偏执也造成了长辈和年轻一代的矛盾。

甚至有时候,这不是简单的性格原因,也是两代人之间观念的碰撞。

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牵扯撕扯中,很多人父辈固执、封建、落后、狭隘。

而父辈也觉得我们过于新潮,叛逆。

他们想把自己一辈子的感念、智慧传输给我们。而我们却对他们嗤之以鼻。

而往往人到中年,经历了养儿育女的艰辛,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再回头看看,才能懂得长辈的不容易。

他们穷,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很残酷。

他们计较,不是因为他们天性狭隘,而是日子实在太窘迫。

所以,要多理解他们的处境,多给他们一份包容和尊重。 

努力奋斗,

才是对故乡和父辈最好的成全

家乡,虽然贫瘠落后,但她哺育了我们。

父辈虽然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但关键时刻,他们总是给儿女最有力的避风港。 

阎连科虽出身贫寒,但他没有抱怨过,而是努力奋斗,多年来笔耕不辍。

1979年,他发表了第一个短篇,拿到“让人激动和兴奋”的8元稿酬后,便开始了一生的奋斗。

他不停地写小说,把故乡的人和事,记录到了笔下,也把自己的孤独和疑惑,记录到了笔下。 

许多人正是在他笔下,才了解到那片深情广袤的土地,了解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奋斗与挣扎。

所以,如果你觉得家乡落后,那么你就要努力奋斗,为她添砖加瓦。

如果你觉得父辈们愚昧偏执,那么你就要做一个高素质的人,并给他们带来正能量。

而不是一味的抱怨,指责。

你若带着光明,你的家乡便不会永远灰暗。

你若充满智慧,你的亲人也不会被愚昧笼罩。

努力奋斗,这是对自己的成全,也是对故乡和父辈最好的成全。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7777.html

本文标签:中年以后最深刻的领悟  父亲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