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人生,赢在不焦虑的活法

828 人参与  2021年06月18日 22:54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评论

原著:阿兰·德波顿

有钱就一定幸福吗?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卡尼曼给出了答案:不一定。

他曾对1000 多名志愿者的年收入与幸福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收入较低的时候,随着收入增加,人们的幸福感会更强。当收入高到一定程度时,收入增加,幸福感却基本不变。

因为当这些需求没有被及时满足时,人们就会产生各种压力和焦虑。

身份的焦虑,就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

也许,我们平时都会察觉到身份焦虑但是都没有真正审视过它,但作者阿兰·德波顿就做到了。

《身份的焦虑》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对“身份”感到焦虑,如何缓解这种焦虑。

作者阿兰·德波顿是一个才子型作家,他的文字被定义为“生活哲学”,出版的书籍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

一支生花妙笔,作者用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澄清种种人性的困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直面内心深处的焦虑,解开心结吧!

01

焦虑,因为想要获得关注

人为什么要追求显耀的身份?

对此问题的回答几乎成为了共识:无非是为了金钱、名声和影响力。

但作者认为,我们真正在意的其实是显耀的身份为我们赢得的“关注”。

为了获得他人对我们的关注,这才是身份焦虑的真正原因。

正如亚当·斯密说的: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支持和赞美,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

那缺乏“关注”会如何影响我们呢?

作者说,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主人公松子,她在家排行第一,而父亲的关注全都给了老二,所以她从小便想方设法地想要得到父亲的关注。

童年开始,她为了逗笑父亲,在不同场合扮鬼脸;

大学的时候,按父亲的愿望,选择了文学系;

毕业后,按父亲想法,在家附近的学校当老师。

我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完全受制于社会的态度,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他人的爱来填充自己的内心。

兹心也觉得确实是这样,因为总是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的情绪变得难以理喻。

一会儿因他人的赞扬而开心,一会儿又因同事的一句心不在焉的问候而闷闷不乐。

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固然重要,但是前提是要有自己的底线。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

愿你在浊世中能清醒的做自己,固守底线,认清自身价值所在。


02

过度膨胀的物欲,会让你更加焦虑

现代社会前所未有地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比我们的祖辈要富有太多。

实际上,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贫穷,越来越焦虑。

作者认为,我们所期待的远超出祖辈们的想象。

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焦虑——我们永远都不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

京剧演员王佩瑜,被誉为“当代孟小冬”,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把各种京剧大奖拿了个大满贯。

当她有所成就的时候,也曾迷失过在物欲中:

若这个月赚了8000块,能拿出5000块,去买鞋,买眼镜。

幸好,老师的一番话点醒了她:

“不要为生计唱戏,这样你才唱得贵气,没有物欲,剩下的才是对京剧本身的欲望。”

后来的王佩瑜降低欲望,只穿平价衣服,面对奢侈品,她说“我买得起,但可以选择不买。”

现在的她比以前更红了,但她不忘初心,坚持跟名利保持距离,因为她清醒地知道: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红了还要红,有钱了还要再有钱。

面对周围的疑问,她说:“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淡泊名利”。

法国诗人拉马丁有一句名言:

“能力有限,欲海无边。人是贬入凡间的神,他没有忘记天国的一切。”

兹心也觉得欲壑难填,人的欲望就像无底洞,永远都没有填满的一天。

只有节制和降低欲望,才能远离焦虑。

很喜欢《龙猫》里这段话:小时候,幸福很简单;长大了,简单很幸福。

人本平凡,知足才能幸福。

03

因为嫉妒,所以焦虑

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

当别人兴冲冲地说自己升职了,他就会背地里说是靠关系;

当别人拿到梦寐以求的证书时,他就会讽刺地说这些证书没用。

作者说,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总爱拿自己的成绩与被我们认为是同一层面的人相比较,身份的焦虑便因此产生了。

当我们圈子里的其他人比我们更加优越、更有成就,我们就会感到焦虑不已,甚至觉得自己原本应该获取比他人更大的成就。

书里讲到这么一个故事:我们也许矮小,但如果我们是生活在一群矮小的人之中,那么,我们就不会为自己都矮小而烦恼。

然而,如果我们这群人中有人比我们略高了一些,虽然我们还是那样高,并不曾矮了一寸,我们很可能突然不自在起来,对自己心生不满,进而嫉妒他人。

所以,作者也说,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在一期节目中,著名舞蹈家金星说自己第一次被打是在1996年,因为她成名太早,被同龄人嫉妒了。

甚至在她获得了现代舞全国第一名后,就被男同学围堵,挨了一顿打。

古人说,嫉妒生于利欲,而不生于贤美。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嫉妒他人,因为嫉妒源于羡慕,源于仰望。

兹心觉得,与其一味嫉妒他人的人生,不如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让自己也变得更优秀。

嫉妒,是一种心灵上的毒瘤。

它不仅让人变得丑陋,还让人变得容易焦虑不安。

所以,放下嫉妒之心,也是缓解焦虑的不二法门。

与优秀的人同行,自己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04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

兹心有个朋友最近吐槽,自己太焦虑了。

在国企呆了十几年,工资不高不低,想走又不舍得现在的安稳的生活。

最近女儿要结婚了,在婚宴前,他又担心酒店会不会临时停业。焦虑总是没完没了。

外界的观点总是引导我们,让我们想象自己在攀登幸福崖上的最陡峭的一边,一旦爬上去,就可以到达一个广阔的高台。

但从来不会有人告诉我们,一旦到达满足的顶点,我们又会被唤回欲望的谷底,重新处于焦虑和欲望的洼地中。

作者揭示了真相,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

那我们是不是要永远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满足欲望呢?

并不是。

作者解释,这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

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总是想象获得某种成就会更加幸福满足,但是它很快也会消失在生活的各种物欲中。

当你有钱的时候,你会想要变得更加有钱;

当你的房子已经足够生活的时候,你会想着再换一间更华美的别墅。

正如一句话说的:物质永远追求不完,焦虑无时无刻不在。

兹心也深以为然。人生之所以有很多焦虑,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

只有懂得自己的需求,懂得知足,才能富足。

人生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焦虑也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你可以做减法。

05

旅行,治疗身份焦虑的良药

宫崎骏曾说:只有一个人旅行时,才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

无独有偶,作者也认为,要对身份焦虑进行治疗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旅游,去感受世界的广阔无垠。

身处宏大的自然景观,我们会感受到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类的渺小,心情随之宁静,我们在社会等级结构中感受到的焦虑也会随风消散。

在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程莉莎曾坦言,自从结婚后,她在家做全职太太,已经有11年没有单独旅行了,生活的全部就是孩子和丈夫。

在旅行开始前,她在镜头前说自己状态不好,特别焦虑。

但在经过一次次的旅行后,她终于找回了自己,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旅游的意义,在于打破你的舒适圈,从日常的焦虑中走出来。见更广阔的天地,见自己。

确实如此,我们总是把自己束缚在固定的圈子中,每天都有新的焦虑。

但就如朴树在《平凡之路》里唱的: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看过山川和大海,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各种各样的事,你才会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狭隘。

兹心也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旅行,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从而认清自己,不再盲目焦虑。

行走在旅途中,心情就不会有疆域。

愿你阅尽山河,仍觉得人间值得。

06

巴西著名作家保罗·科埃略曾说过:

焦虑与人类同时诞生。而且由于我们永远无法掌握它,我们将不得不学会与它一起生活,就像我们学会了度过每一次暴风雨一样。

焦虑,从来都不会缺席,我们无法彻底消除焦虑,只能与它同行。

所以,直面焦虑是最好的缓解办法,我们可以尽量去了解它、讨论它。

一旦对身份的焦虑有所了解,当我们再次面对对手的漠视和挚友的成功之时,我们的反应就不会仅仅是痛苦和内疚了。

只有一次次地直面焦虑,我们才能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往后余生,愿你一切尽意,百事从欢。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3792.html

本文标签:读书笔记  读后感  身份的焦虑读后感  身份的焦虑经典语录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