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有三不说

167 人参与  2024年12月13日 17:01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评论

《鬼谷子》有云: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正所谓言多必有失,话说多了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把话留在心里,少说多做。

守心不出错,守嘴不惹祸,真正的聪明人,有三不说!

不说气话

荀子有言: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真正高情商的人,能够在最愤怒的时候,把伤人的话咽下去。

反之,头脑发热时脱口而出的气话、狠话,如利刃一般,刀刀戳人心。

气话说出来覆水难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化矛盾。

杨绛在《我们仨》中曾写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次,杨绛跟钱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吵架,原因就是一个法文的读音。

钱钟书说杨绛的读音有家乡味,杨绛不服,最终两个人吵了起来。

伴随着争吵越来越激烈,两个人彼此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

无奈之下,两个人找来一个能说英语的法国人来断公。

最终杨绛对了,而钱钟书错了。

杨绛在取胜后说,虽然我赢了,可自己并不觉得开心,而且觉得非常的无趣。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你真是豆腐心,那何必刀子嘴呢?

一句气话,让亲人产生隔膜,让朋友分崩离析。

真正拥有智慧的人,都能掌控情绪,为人处事游刃有余,从来不说气话。

不说大话

曾国藩说:厚者……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诚实的人不会说不符合事实的话,不喜欢虚无的名声,不做无基础无根基的事情,不谈论不切实际的理论。

有的人虚荣心极强,爱说大话,吹嘘自己的能力。

殊不知,说话狂妄自大,是无知的表现,迟早会失去别人的信任,甚至给自己带来灾难。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大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在吟完了这首诗后,被“寸磔弃市”,也就是凌迟处死。

围绕袁崇焕一直有这样那样的争议,但最大的症结还在于的他提出的“五年平辽”。

《明史》载:臣(袁崇焕)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

这种大话,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

经过一系列不合常规的操作之后,袁崇焕的“五年平辽”成了一个笑话,自己也被凌迟处死。

《中庸》中说: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人行于世,聪明不必锋芒毕露,不要说大话以求虚名。

一个人,不管取得多好的成绩,都不要大放厥词,四处张扬。

懂得谦虚低调,默默努力,方能行稳致远!

不说假话

《周易》兑卦:孚兑,吉,孚于剥,有厉。

意思是:说真话,不虚伪,吉祥,没有麻烦。说话缺乏诚信,早晚会出事的。

不说假话,是一个人做人的态度、原则、底线。

撒谎不是没有成本的,一旦谎话被别人揭穿,自然人设崩塌。

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也是世界上最高级的情商。

晏殊出身于书香门第,但由于连年战乱,家道早已中落。

但他天人之姿,年仅14岁就被推举参加殿试,若一举高中,不但可暮登天子堂,还能振兴家族荣光。

意想不到的是,考题阅毕,晏殊却站起来说:我曾做过这篇赋,请换别的题目考我吧!

晏殊的至真至诚,让宋真宗大为赞赏,赐他进士出身,让他在秘阁深造。

后来,晏殊入朝为官,每逢节假日,他都闭门不出,在家读书学习。

宋真宗知道后,问其原因,他坦言道:我也喜欢游乐,只是囊中羞涩罢了。

也因如此,晏殊更得重用,当即被提拔为辅助太子读书的东宫官,一路步步高升。

季羡林先生有言: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深藏着为人处事的智慧。

只有真诚,不说假话,才会赢得信任。

真话不必全说,这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高情商的体现。

真正拥有智慧的人,坚持底线,言而有度,既尊重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

图片 | 隐山茶斋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10010.html

本文标签: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的文章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