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 所有流浪,都是归程

1318 人参与  2021年04月26日 20:43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官宦家庭,远祖杜预是西晋的开国元勋之一,文武双全。

儒家的十三经中,有一本《春秋左传集解》就是杜预撰写的。

在我们看来,这个隔得太远了,好像没什么影响,不提也罢。但杜甫对这个问题很看重,一说就是“我的远祖如何如何”——他有一种家族的荣誉感。

杜甫是杜审言的孙子,审言是武则天时期修文馆直学士,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闲当过奉天令,在历史上默默无名。由于祖父是杜审言,所以杜甫常常说“诗是吾家事”。

他跟他儿子说这句话——写诗是我们家里的事,跟别人不相干,感觉好荣耀、好牛!

可惜他的几个宝贝儿子都不争气,没有一个人写出好诗来。

看来,写诗不靠荣誉感,完全靠自己的才气。老子会写诗,爷爷会写诗,并不能保证你自己也会写诗。

这个年轻人,有点狂

人们对杜甫的误解,可能比李白还多。

莫名其妙地给杜甫贴上“现实主义诗人”,好像杜甫老是盯着脚下的土地,从来没有望过天上的星空,不仅与浪漫完全无缘,更和狂放沾不上边。

其实,在放纵和疏狂上,年轻的杜甫从来是“当仁不让”,在对才华的自信上,杜甫更与李白旗鼓相当。

他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意思是,“我七岁开始写诗,就很了不起,一开口就写凤凰,不同于常人”。

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出游翰墨场”,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他参加了诗人协会,跟文坛的人不断地交往。

杜甫说,“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意思是,“我很小的时候就看不起我的同辈人,觉得他们很幼稚。”

十九岁和二十岁的时候,他做了一次很长时间的漫游——漫游吴越。

杜甫祖籍是湖北襄阳,但是从他祖父杜审言开始,就移居到了河南巩县。

他从河南巩县出发,一直朝南走到湖北,然后沿江而下到江苏,再到浙江。

一直玩到浙江的海边,当时把船都买好了,准备到日本去玩一玩,但是没去成。

他老了以后,还在为这件事情感到后悔。年轻人,要说走就走。

唐朝人,尤其是盛唐人,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要“漫游”,这在读书人中成为一种风气,叫“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就是背一把长剑,去周游闯荡。

image.png


在杜甫二十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杜闲在山东做官。

他从洛阳出发,到了山东漫游齐鲁,就写了一首漂亮的诗《望岳》。现在把《杜甫全集》一打开就是《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年轻人气盖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读一读“一览众山小”,你就明白什么叫“目空一切”了。

这首诗一读就知道是盛唐人写的,强悍,狂放。用现在的话说,一个年轻人真该有点狂。

年轻人宁可骄傲,也不可自卑。

杜甫一辈子非常自信。好像盛唐人都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感觉最好的是李白,其次估计就是杜甫了。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他在比较倒霉的时候写的,也仍然非常自信。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原以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恭维别人,后来才知道,杜甫是说他自己的,就是这么狂!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还说,他觉得自己特别杰出,要赶快在社会上占一个好位置,他的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要使皇帝像尧、舜一样伟大。

铁哥们儿,是李白

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会,闻一多先生十分形象地比喻说,这是中国的太阳和月亮碰了头。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当时已经是天下扬名的大诗人,杜甫还什么都不是,一点名气都没有。

于是,杜甫就慕名求见,被李白浪漫的风采迷住了。

他听了李白的话,去河南、山东、河北一带求仙访道,在山东遇上了高适,三个人从夏天到秋天,仙人、仙草、仙丹都没有弄成,杜甫熬不住了。

很快,三人就各走一方,李白下江东,高适回梁宋,杜甫独闯长安。

既然李杜并肩,二人必有其共同点:

他们对自己的才华都同样自信,他们的生命力都同样旺盛,都同样具有英雄主义激情,都同样具有远大的抱负,也都同样具有深厚的同情心。

李、杜二人个性、气质和才情的不同,各人诗歌内容、风格和创作方法的差异,正好揭示了“盛唐气象”内在的丰富性。

李白为人热烈奔放,豪迈不羁,他的诗歌更多地表现了那个时代蓬勃向上、浪漫豪放的精神;

杜甫为人则稳健节制,博大深沉,他的诗歌更多地表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痛苦历程。

在李白那里的纵情欢乐,无限憧憬,恣意幻想,在杜甫那里则表现为忧心忡忡,痛苦的反思,深刻的揭露。

因而,李白的诗风豪放飘逸,杜甫的诗风却沉郁顿挫。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梦李白》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鲁迅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李白一生,不管如何孤独,不管如何倒霉,有了杜甫这样的兄弟,也该知足了,钦佩他,赞赏他,理解他,思念他,没有半点文人相轻。

要交朋友,就交杜甫这样的铁哥们儿。

“北漂”,十年

人的每一阶段,总是有很多难熬的时候。

我们常祝福别人“一帆风顺”,这当然只是个美好的愿望。“一帆风顺”既不可能,也不可贵。

如果不顺的时候,就想想杜甫。

杜甫到了长安以后,生活很狼狈。他到长安是考进士,结果一考就落榜,落榜后他的日子就很难过。

为什么要“朝扣富儿门”?早晨没有饭吃,敲门求饭吃。为什么“暮随肥马尘”,要跟在别人马屁股后面跑?没地方住。

用今天的话讲,这时候的杜甫就是典型的“北漂”。

杜甫还有家室——他结了婚,有好几个孩子。当时的生存环境很糟糕,他就把他的妻子儿女放在郊县,自己一直漂在长安。

考试已经没有希望了,他就把唐玄宗祭祀太清宫、祀太庙、祀南郊三大典礼活动,写成了《三大礼赋》。

他很走运,这三篇赋被唐玄宗看到后,唐玄宗十分赏识他,说这个小子可以用。

开始给杜甫的官是河西县尉。

杜甫不接受这个任命,改成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职责是管理东宫的守卫,也有人说是管东宫的兵库、仓库的保管员。反正就是一个看门的头衔。

接受这个官后,他写了首诗自嘲。

《官定后戏赠》

杜甫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他年龄大了,不想到处跑,当一个保管员、当个门卫还好一些,又不动脑筋,这里真是很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因为他爱喝酒,一定要考个公务员,好有点薪水混一口饭吃。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自己不想隐居,现实又做不成官,这非常糟糕,他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在长安的这十年困顿、十年蹉跎,你想该多难受。

还好,我们拥有杜甫

杜诗读来实在是很沉痛,少不更事的年龄,认识不到杜甫的伟大。

杜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总跟着民族一起受难,他受了很多很多磨难,但他从来没有灰心丧气。

弃官之后,杜甫在成都的锦江旁边盖了一间茅屋,日子过得比较安宁。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偶尔也有一点不高兴的事,比方说,有一年秋天来了,一阵秋风把他的茅屋吹破了,他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感天动地的杰作。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第二年(763年)春,听说全部叛军都消灭,八年动乱总算结束,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杜甫激动得热泪盈眶,写下了不朽的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的诗情通常非常沉郁,这是他平生最快意的一首诗,气势上一气贯注,从首至尾字字欲飞。

蜀中大乱,杜甫就开始离蜀,从成都慢慢流浪到白帝城、三峡夔州。

有些诗人虽然早熟,但很快就早衰,杜甫一直保持了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在晚年达到了诗歌创作高峰。

七律联章体《秋兴八首》《登高》,全部是他晚年在夔州的杰作。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老人家一直想回洛阳,到了临死之前那年的夏天,他离开三峡,坐船沿江而下……一家衣食无着,770年四月潭州动乱,杜甫又只好转回衡州。

舅氏崔玮当时代郴州刺史,他不得不前往郴州投靠崔玮,到耒阳又遇上大雨,我们这位民族伟大的诗人就死在耒阳。

郭沫若相信《新唐书》的说法,当时郴州的地方长官听说杜甫来了,给他送了很多酒肉。

古代夏天没有冷冻设备,肉大概是腐臭了,杜甫好长时间没有吃肉喝酒,就吃了很多肉,又喝了很多酒,一下子中了毒。

不管他是怎样死的,都无损于他的伟大,他把自己奉献给了多难的国家,也把自己奉献给了苦难的百姓。

四十多岁前到处干谒流浪,好不容易做了左拾遗,很快又被贬官外放,只是在成都依人作客,过了两三年好日子,晚年又开始了长期流浪——他一生太苦了。

从那个巨大的变故中,他不仅是看到了时代的天翻地覆,而且体验了巨变中的人性,目睹了巨变中人民的劫难。

所以,他能够反映那时民族的心理,能够把握那个时代的本质。

杜甫晚年写下《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虽是一介“腐儒”,但我心犹壮,虽为羸弱老马,但依然能识归途。

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流浪也是归程,磨难也是成就。

杜甫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但他成年以后却是在社会由盛转衰、由治变乱的过程中度过。

国家的由盛转衰,社会的沧桑巨变,个人的痛苦磨难,这一切玉成了杜甫这位伟大诗人。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3582.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