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爱下笨功夫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972 人参与  2020年12月26日 14:50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慈怀君说

有人说,阅尽世间万卷书,不如读懂曾国藩。

他是一介书生,却带领湘军剿灭了太平军;

他不擅长带兵作战,却数次被委以重任;

他一生历经重重困境,不得不处处隐忍;

他有着普通的出身,却在自己的一生中完成了华丽蜕变。

中华上下五千年,高情商者数不胜数,但唯有曾国藩,是真正的处世高手。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01

踏实

曾国藩,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叫做白杨坪的山村。

曾国藩祖上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到了曾国藩爷爷这里,曾玉屏决心要一改往日,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学习,出人头地。

因此,他对自己的儿子曾麟书寄予厚望,但曾麟书从十几岁时开始科考,到四十岁都还没中过秀才,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是没指望了,曾玉屏又把自己的希冀寄托在孙子曾国藩身上。

曾国藩6岁入塾读书,8岁时父亲开馆授徒,他就跟在父亲身边读书学习。然而,与父亲一样,曾国藩智力平平,从十四岁时开始参加科考,考了6次都未中秀才。

在第六次考试中他的文章还被考官挑出来当成“反面教材”,这让曾国藩受到了极大的羞辱和打击。

曾国藩虽不聪明,但勤奋好学,这么多年的汗水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他不甘心,把自己关在屋里苦苦思索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地步。与他人文章进行对比后,他发现了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继续苦读一年之后,第7次,他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顺利考中秀才,取得了科考路上的首次胜利,后来又考中举人,这让他信心倍增。

1838年,曾国藩参加了朝考,所写的文章受到道光帝的赞赏,被授翰林院庶吉士。如曾玉屏所愿,老曾家终于圆了科举梦!

一路走来,曾国藩知道自己笨,因此遇事他从不想着投机取巧,走捷径,而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虽然走得比别人慢,但却走得比别人远。

“人生没有捷径可以走,横着省下的路会变成竖着的坑”,最好的捷径就是一步一步踏实走。

02

自省

1840年春,曾国藩进京做官,任翰林院检讨。进京之后,他才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天”。

因家里没什么藏书,所以除应试科目外他几乎没读过什么书。

与翰林院中的其他人一比,他感觉自己粗陋无知、见识浅薄。

为此,他深深苦恼。

在而立之年,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做“圣人”的目标。

在唐鉴的建议下,曾国藩开始坚持写日记,每天对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进行批判,反观自我,深刻反省。

曾国藩还在日记中给自己定下了早起、静坐、谨言、读史、保身等12条军规,并严格执行,从不懈怠。

虽然内心有时候也百般挣扎,但他一旦下定决定,就从不退让。

在家书中,他写道: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他也正是这样要求自己的,用余生的时间修炼自我,用恒心和毅力慢慢“化解”掉身上的缺陷。

刚入京时,曾国藩不太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与朋友相处极为不快,常常得罪人,在反省自身时他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之后,他一改往日作风,以诚相待,乐于助人,对朋友的事情尽心尽力,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慢慢地,他交到了许多高质量的朋友,也渐渐受人敬重。

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人们常说,朋友的质量决定人生的质量。曾国藩在朋友圈中的高声望是他在仕途路上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自身的修炼,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青睐和举荐,再加上道光皇帝的赏识,曾国藩在官场路上“顺风顺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连跃七级,刷新了道光朝升官的历史记录。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一个人,只有先努力修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好运才会围在身旁。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就配得上这世间所有的美好。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03

苦难

1850年,道光皇帝去世,咸丰帝即位。曾国藩因“言辞犀利”得罪了皇帝和同事,也给自己惹来了被众人排挤的祸端。

面对日益倾颓的清朝和污浊的官场风气,自己却于国事无补,他的内心颇为痛苦,也厌倦了这种生活。

紧接着,曾国藩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带着剧痛回家奔丧,母亲的丧事料理完毕后,他决定离开官场,潜心研究学术,暂时“归隐”。

两年后,太平军所向披靡向北杀来。内心慌乱的咸丰帝想起了曾国藩,下令让他办团练。

从此,一个文官带兵打战的生涯开始了,但曾国藩的军旅生涯却一波多折。

在长沙,他惹怒了当地官员;他创办的湘军,在第一次与太平军的交锋中战败,他投水自杀;

在九江大战中,太平军大规模袭击湘军,湘军惨败,自己险些被敌人所俘,他又投水自杀……

重出山的事业屡遭挫折,然而祸不单行,1857年曾国藩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服丧期间,一些有意见的官员趁机攻击他,导致兵权被收走。

回想种种经历,曾国藩的内心极为痛苦,精神濒临崩溃的边缘。他终于撑不住了,身体每况愈下的同时,脾气也越来越糟。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倒下,曾国藩最难能可贵一点是他敢于拿自己开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既然自己屡陷困局,肯定不都是旁人的问题。因此,他从圣贤著书中找寻答案,闭关思索。

渐渐地,他看清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在家蛰伏的那段日子,曾国藩懂得了显露锋芒并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柔中带刚才是王道。

他给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平易近人,乐道人善,慎终如始,修节庄敬”,一点一滴完成蜕变。

与此同时,他密切关注前方战事,在沉淀中默默期待来日,等待召唤。

1858年3月,曾国藩的机会来了。

太平军著名将领石达开率20万大军攻入浙江,这让本已松气的咸丰帝惊慌起来。

他再次得到了重用。

这次,曾国藩无论是带兵风格还是为人处世上,都与以前判若两人。他收起以前的锋芒,流露出谦卑、和气。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苦难是成功路上的必修课,也是一个人走上巅峰的催化剂。经历了低谷,并能从中爬出来的人才是大赢家。

04

得失

曾国藩二次出山后,和胡林翼联手攻打安庆,在此期间,他被任命为两江总督,手拥重权。

咸丰帝去世后,在慈禧太后掌权的背景下,曾国藩得到了晋升和重用。攻占安庆后,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成了湘军下一个攻克的目标。

1864年6月16日,天京陷落,曾国藩和曾国荃是头等功臣,清廷对他们兄弟二人大加赞赏:曾国藩授爵一等侯,弟弟授爵一等伯。

这本来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但曾国藩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面对朝廷那些对准他的暗箭,思虑再三,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多次裁撤湘军,申请让弟弟回乡养病,借此收回弟弟兵权,并不断消减自己的权力。

这次,为了以后的道路和家族的未来,曾国藩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在紧要关头,曾国藩能有如此敏锐的感知,并迅速做出决断,这种远见超乎常人,让人佩服至极。

人生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栽了跟头再吸取教训。聪明的人能够从书中学到为人处世的精华,更好地给自己的人生之路添砖加瓦。 

1872年,曾国藩走向了生命的尽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坚持自省。

于国而言,他耗尽了心血,于己而言,他百般锤炼。

对自己够狠,立志高远,克己勤俭,持续修身。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到名垂后世的晚清名臣,他完成了人生的大升级。

任何一项伟大成就的背后一定埋藏着别人看不见的坚忍。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与其抱怨外界,不如踏实磨炼自我。

一个平凡的人,通过反躬自省,不懈努力,同样能够走出极致人生。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茉莉花开。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3343.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南昌首大医院看男科|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