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 :儒风君
《水浒传》中说:“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很多人,和不同的人相处,往往会有不同的面孔和脾气。
尤其是家里家外两个样,对外人包容和气,对家人却暴躁挑剔。
归根结底,其实无非4个原因,当你明白通透后,或许就不会这样做了!
1
家人惯着,不懂珍惜
《祝父母诗》中说:“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父母亲人,是世上最爱我们的人,给我们最大程度的包容和付出。
在他们面前,既不用担心发脾气要承担后果,也不必害怕失去对方。
因为你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发脾气,只要事后赔个不是,都会被原谅。
被家人惯着惯着,不知不觉中就将一切都视作是理所当然,丝毫不懂珍惜。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是如此。
在他瘫痪后,母亲对他呵护备至,但他却肆无忌惮,动不动就生气砸东西。
而与友人通信来往时,史铁生又情绪平和,字里行间都珍重每一段情谊。
殊不知,此时的母亲已经在肝病晚期,连委屈疼痛时只能悄悄躲起来抹眼泪。
等到母亲去世后,他才后悔莫及,痛心地说:“我懂了,但是来不及了。”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能伤害到的,只有爱我们的人。
而家人,就是最爱我们的人,要懂得感恩,学会珍惜。
把最好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不让家人寒心难过,不让自己悔不当初,才是最清醒的做法。
2
自己懵懂,不分亲疏
俗话说:“远近亲疏终有别。”
交情不同,亲疏有别,对家人和颜悦色,对外人彬彬有礼,方是常态。
很多人却懵懵懂懂,不分内外亲疏,别人给一点好,都感恩戴德。
相反,自己的家人付出再多,关系再近,也不惜恶语相向,指责吵闹。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女孩和母亲吵架,歇斯底里后摔门离家出走。
既没带钱,又腹中空空,此时有个面店老板好心请她吃面。
她感激不已,还向对方诉说自己的遭遇,老板听后却问她:“不过一碗面,你都知道谢谢,可妈妈从小到大,为你煮过多少面呢?”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不是在外世故圆滑,而是在家温和可亲。
心里明白谁才是最亲近的人,而后心存感恩,脸带笑意,共筑幸福和温情的安乐窝。
3
为了生计,小心翼翼
《增广贤文》中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为了生存生计,不得不小心翼翼。
在客户面前,发脾气就可能丢单子,没绩效,于是巴结讨好;
在领导面前,发脾气就可能扣工资,没工作,于是卑躬屈膝;
在贵人面前,发脾气就可能丢机遇,没前途,于是好话说尽;
连面对萍水相逢的泛泛之交,发脾气也担心会影响形象,有碍发展。
社会现实,生活实难,之所以对外人毕恭毕敬,都是图那碎银几两。
所以,很多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隐忍太多,家人理应承担自己的坏脾气。
哪怕心有愧疚,仍然将家庭当成情绪的垃圾桶,乱发脾气,乱摆脸色。
父母几句唠叨,就烦不胜烦,伴侣稍有过失,就大动肝火,孩子但凡调皮,就怒不可遏。
可一个家庭,绝不是一个人的付出和牺牲,而是所有人的努力和经营。
说话难听,脸色难看,只会伤人于无形,再爱你的人,也会一次次失望和寒心。
与其发泄,不如改变,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境遇,调整自己的心态。
无论生活如何,把情绪关在门外,把微笑带回家中,一家人一条心,何愁不兴旺发达。
4
欺软怕硬,缺乏教养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种教养。”
多少人,在外和和气气,唯唯诺诺,在家却嚣张跋扈,重拳出击。
因为他们心中有一杆秤,家人亲和包容,不管发再多脾气,也会不离不弃。
而其他的外人,不会心甘情愿看任何人的脸色,一旦肆无忌惮,就会伤人害己。
说到底,不过是欺软怕硬,缺乏教养,因此上谄下骄,理所当然,毫无体贴之心。
可为你低头的家人,不是因为怯弱,而是因为心里爱重你;
能一再退让的家人,不是因为亏欠,而是因为心里体谅你。
人生漫漫,没有什么比家更温暖,没有谁比亲情更珍贵。
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就是把最好的态度和情绪留给家人。
所以,一定要收起自己的骄矜,放低自己的姿态,善待家人,珍惜拥有。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weirenchushi/7828.html
本文标签:为人处世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