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昨天看到一篇关于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老师的一篇文章,其中有句话让我深有体会。“人生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找寻你最拿手、最喜欢的事物,把它做到极致,无论做什么,没有不成功的。”没有一个人不想成功的,可是我们把过多的精力都投放在那些已经成功的人身上,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也想和他一样。拼命的寻找成功的方法,高价上成功学的课,听后热血沸腾,可真正自己去做事的时候,却感到无从下手、无计可施。只留下一声声叹息声……其实,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你不可能成为第二马云,成功的人有属于自己的命,你有属于自己的命,这个命真是半点不由人啊。即便命不同,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首先,你要认识自己,越早认识自己越好。古人讲“内观”,就是看自己。你的精神全都往自己投入,这也就是“精神内守”。想想我们自己,一天有几分钟能静下来。为
今天是情人节,在这个美丽而浪漫的日子里,祝天下有情人,甜蜜幸福,相伴一生。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说是一对老夫在学校食堂工作,大爷突发奇想,用钢丝球给大妈做了一束世上独一无二的“玫瑰花”,用胡萝卜和香菜做点缀,大妈的脸上也呈现出世界上最幸福的笑容。第二则故事:一个小伙子下班在垃圾桶上捡得一束被丢弃的玫瑰花送给妻子,结果妻子并未嫌弃,声称“被人不要的我们要……”网友们也纷纷送去祝福:“不管是哪里的花,重点是有人送”,“什么大不了的,祝福你们幸福快乐、白头偕老”……两则故事真实再现了真挚的感情,并不需要多么奢华,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真正的爱是自然流露的,不需要刻意的言表和伎俩莎士比亚说:“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1、在你身后为你撑伞真正爱你的人不会刻意贬低你,而会承认
据《论语·卫灵公》中第二十四章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孔子的学生请教夫子:“有没有可以值得一个人终生躬身奉行的一句话?”孔子回答:“如果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恕’,进一步来说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的这句话构成了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通过的《全球伦理宣言》的基石。可以说,这是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律”。现代社会中,人受到各种信息和观念的影响,自身就很复杂,但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人生本来就是一张关系网。怎什么样的关系才算是一个好的关系呢?1、凡事多商量,事事有回应。不管什么事情,双方都能以商量的态度交流,互换意见,找共识,这样事情才有结果。如果双方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不欢而散还是小事,大动干戈了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生已到下半场,越来越发现,独处享清欢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独处,并不是与世隔绝,而是身处喧嚣的红尘中,仍然保持着一颗安静的心。这颗的心,是寂寞的、孤独的,但却是丰盈的,是一颗丰富安静的心。越是精神富足的人,越会寻求一种宁静、简单的生活。1、 繁华中自律。身处花花世界,欲海难填,唯有守得住初心,方能在自己心中的那片净海中寻得一处安宁。我们都知道,要想追求完美,就要做到“自律”。可是,到底什么是自律?康德告诉我们:“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原来如此,自律约束着我们的道德观念。比如,企业家完全可以用手段压榨员工和欺骗消费者,从而使自己最有钱,但是他的道德观念控制住了自己的行为,那他的做法就是自律。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自律倒是很常见,对想提升自己却容易半途而废的行
最近在网上看到宋丹丹的一句话:“人长大了成熟了经历的事儿多了,你会越来越懂得随缘,事业成功带给我最大的好处:变得坚强。”人不是因为随着年龄长大而变得成熟,而是因为深入社会实践,如上学、工作、交友、恋爱、结婚、生子等,期间又会经历上当受骗、低谷受困、飞黄腾达、爱恨情仇、失去至亲等等。你经历的场景、角色越大,你对人生的解读越透彻。要不说,闯荡社会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取人生的成功,因为阅历并不是人人一样的,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人是应该成熟的,你总不能永远是婴儿,花儿不可能永远是花骨朵,那就永远没有果实。社会是不断前进的,人也是如此,你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后果只有自己承受。我也已到中年,再加上三年疫情的经历,我对成熟又有了一些体会:你再喜欢某样东西或者某人,不再强求;你害怕的事情要勇于面对,不
人的一生就是一张人际关系网,除了人就是事。人与人之间都在人生路上彼此产生关系,有的关系好、走的近、走的久,而有的关系差、走的远、走的短,无非就是一场“相识”。相识后,就经历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生死别离……,无论是爱一辈子还是恨一辈子,无论是放不下这、舍不得那,最终都会被岁月冲淡。俗话说,岁月催人老,青春也只能留在记忆中。有缘起就有缘灭,有好缘就有恶缘,总要经历,谁也躲不过,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看淡一切,随顺姻缘”。最终,一切都会随你化为尘埃、化为虚无。但是,所有的关系中,最值得记住的有三种人:养育你的父母、在你低谷拉你一把的人、在你一无所有时不离不弃的人。1、养育你的父母是你该拜的活佛。有一则故事,一个学佛的人,遍游名寺古刹,烧香拜佛。一次,有个老师傅就问他:“你这些年走了这么地方拜了这
疫情过后?是不是说的有些早,最近专家又发布第二波将在3月或5月来袭,不知是真是假!昨天老朋友们聚会,谈的最多的就是健康,酒量不再放肆,都自我控制了,吃的饱饱的,心情都非常舒畅,分别时都互道保重。大家分别谈了谈阳后的后遗症,有的开始失眠了,有的颈椎疼了,有的血压高了等等,好像没有一个是正常的。有后遗症的唯一好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护好自己,注重养生保健,可以说养命说了算的只有自己!我近期也失眠,几乎没有深度睡眠,睡睡醒醒的,有一点动静就能察觉,好像以前那种死猪的感觉变得奢侈了。也可能与最近生活观念的改变有关系,思考的事情比较多,想干的事情也比较多,烂人烂事也甩不干净,内心不够清静,唯一每天坚持干的就是码字和看书,写字画画丢了好几天了,昨天跟老师交流了一番,算是有了心情,我想这也算是后遗症吧。我
前天,我朋友的表妹托他写篇发言稿,连孩子的一块共两篇,我朋友犯难又找到了我。我用了大概1个小时的时间吧,写了两篇500字左右的稿子。结果,开学典礼上大放异彩,表妹感谢朋友,朋友又感谢我,好绕啊。期间,加了一篇,由于我周末忙,我朋友找了写手代写了一篇,一对比,用我朋友的话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于是,朋友激动地建议我开个网店接单写稿子,又给我推荐专职写作的单位。还有一件事,我单位这两天也要写工作总结,结果难倒了很多同事,都去百度查找,结果改的乱七八糟,放弃的心都有了,搞了一下午也没搞出来,一脸的惆怅。接连的这两件事让我意识到,写作在当下这个时代还是很重要的。我就借这件事谈谈我的写作历程。上学期间,写作水平一般般,也没参加什么大赛。直到我搞网站,做个人站长时才开始涉足写作,但是没有耐心坚持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什么对人的一生最有意义?圣人告诉我们只有“学习”。无知的人无法在社会中行走,不学会一两个技能又如何谋生呢?学习最简单的方法就要靠读书,当然还有跟随老师学习,除了口传心授外,还是落在文字书籍上,不然就没有了传承。曾国藩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启智,可以医愚。曾国藩还有句名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有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读书的力量还是很猛的,只是今人懒惰,不愿意吃读书的苦,其命运如何只有自己知道。读书最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那些经历上千年,上百年依然盛行的都可以作为阅读对象。如四书五经、道德经、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等,这也是历代大师推崇的。唐代的韩愈就是宗《孟子》,
伟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最终离不开“实践”。稻盛和夫说:“实践重于知识,答案永远在现场。”……众多成功人士都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我们却拼命的去寻找“成功的秘密”、“获得财富的方法”等诸多所谓的真理、真谛。我们去看书,去听课,去拜师……最终还是原地踏步走,心里、脑子里写满了疑问。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实践,就是你动手干了吗!亲自操刀了吗!没有!那你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他不是天生就有那样的本事,也不是动几次刀就能那样厉害。他是天天都在干,天天在干中积累经验、积累功力。王羲之七岁就开始练习书法,他家门口有个水池,每次练完书法都要到那里洗毛笔、洗砚台,二十年如一日,他把原本清澈的水池洗成的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称为“墨池”。这就是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