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1、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就在大海的旁边,像金橘那么美丽,所有喜欢它的孩子,都将在早晨长大。2、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4、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5、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红太阳 出处:安慰6、我把你的誓言把爱刻在蜡烛上看它怎样被泪水淹没被心火烧完看到最后一念怎样灭绝怎样被风吹散7、你应该是一场梦, 我应该是一阵风。 出处:你和我8、你从这边走到那边 你避开了我的一生 你真远 你叫我的心一直走9、树枝因疏忽 使得我见月 而月不见我 亦不见树枝10、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
沈奇(当代诗评家):在充满观念困扰和功利张望的当代中国大陆诗坛,顾城诗歌之“精神自传”性的、如“水晶”般纯粹与透明的存在,标示着别具意义的精神鉴照与美学价值,轻松自如地创造出了一个独属顾城所有的诗的世界。当代汉语诗歌艺术在顾城这里回到了它的本质所在:既是源于生活与生命的创造,又是生活与生命自身的存在方式。何言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顾城以其孩子般的诗思和语体构造了一个诗的天国,这样的天国,正因为其高于世界,而又面向着人类,所以在实际上,又与我们的尘世存在着紧张。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唯道德论的角度看,顾城也许不应该被写在这里,但是从一种更大意义的悲剧和诗意的层面上理解的话,他就变得很有必要。顾城文本的影响力几乎超过了所有当代诗人,这是我们无法将他绕开的理由。他的精神现象学
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顾城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顾城在姐姐顾乡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上幼儿园时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看树和蚂蚁。顾城因为一次给同学讲《三国演义》,得到了“故事”的雅号,尽管他想讲,但还是不喜欢被一群人围着讲故事。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在家养猪,“文革”前,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而且文革的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作的生活,这种劳作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玻璃一样的世界
中文名:顾城外文名:Gu Cheng别名:童话诗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56年9月24日逝世日期:1993年10月8日职业:诗人信仰:童心,自然,唯灵主义主要成就: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一代人》《英儿》《白昼的月亮》《黑眼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等配偶:谢烨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
人的生命里有一种能量,它使你不安宁。说它是欲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总之它不可能停下来,它需要一个表达形式。这个形式可能是革命,也可能是爱情;可能是搬一块石头,也可能是写一首诗。只要这个形式和生命力里的这个能量吻合了,就有了一个完美的过程。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自由并不是你不知道干什么好,也不是你干什么都可以不坐牢;自由是你清楚无疑你要干什么,不装蒜,不矫揉造作,无论什么功利结果,会不会坐牢或者送死,都不在话下了。对于惶惑不知道干什么的人来说,自由是不存在的;对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人来说,自由是不可及的。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