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 :儒风君
中国有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话糙理不糙,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虽说不是百分百如此,但孩子往往很难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
一个家庭,子女没出息,大多是因为父母有这些“穷习惯”!
1
好吃懒做,财穷
《后汉书》有云:“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贫富之别就在于此。
有付出,就有收获,勤劳、自律、努力的人,永远不会太穷。
反之,如果为人父母,身体硬朗,做事利索,平日里却好吃懒做,怕苦怕累。
只想着得过且过,前半生啃老依赖自己的父母,后半生又想着靠儿女长期供养。
少不了经济窘迫,活得捉襟见肘,让孩子一出生,便输在了起跑线上。
没有财富和资源托举的孩子,必然要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时间精力去奋斗。
等子女长大成人,步入社会,薪水尚且微薄,这种父母又会忙于索取,需要回馈。
不仅无法成为子女事业上的助力,反倒给子女拉后腿,无法积累资本,更遑论飞黄腾达。
最可怕的是,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有样学样,消极惫懒。
既下不了苦力气读书,也立不下远志向做事,最后困在社会的最底层,陷于贫困,碌碌一生。
杜甫诗云:“富贵必从勤苦得。”
父母勤劳向上,经济宽裕,子女可以从中受益,奔向更好的前程。
哪怕没有大富大贵,克勤克俭的品质也会烙印在子女心中,脚踏实地奋斗,过得风生水起。
2
诉苦抱怨,运穷
俗话说:“一叹穷三年。”
经常唉声叹气的人,风水运势不会好。
家中有怨气,周遭气场低迷,也难以感受幸福。
但有些父母,总是喜欢在家中诉苦抱怨,对子女说自己多不容易。
表面上看,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子女努力读书,不要辜负父母的付出。
实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不仅摧毁了自己的斗志和信念,工作事业难有起色。
还会让子女小小年纪就背负不属于自己的焦虑压力,活得抑郁而痛苦。
长此以往,子女在一次次的愧疚中,会逐渐远离读书学习和打拼奋斗原有的乐趣,心态悲观消极,与优秀出众背道而驰。
而自我意识强烈的孩子,则会愈发抗争叛逆,疏远父母,不在意成绩,也不主动上进。
父母把对生活的负面情绪说出口,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却无异于剥夺子女的生命力,向子女“借运”。
子女负重前行,自然难以展翅高飞,内心的脆弱,会让他们有机遇也抓不住,有运势也留不住。
古语有云:“言为心声。”
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什么,嘴上说什么,就会吸引什么。
父母停止抱怨,言语积极,正能量满满,引来好运,才能滋养子女,内心强大,乐观向上,从而诸事顺遂。
3
爱占便宜,心穷
常言道:“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一世。”
物质的贫困,尚可通过努力补救,发家致富。
但爱占便宜的人,内心贫瘠,空洞无物,一生都没有好出路。
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未必经济贫困,但却喜欢“精打细算”占人便宜。
一旦占到便宜就沾沾自喜,向子女夸耀自己的“本事”,传授自己的“聪明”。
这种父母,心性自私,目光狭隘,志气短小,难有什么成就。
还容易败坏自己的口碑和人品,人缘极差,连累子女也跟着被人瞧不起。
最重要的是,让子女知道天下还有免费的午餐,世上还有捷径可走。
长大后,他们往往骨子里缺勇气,改变缺动力,也没能力争取更好的生活,更别提有出息。
更有甚者,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违背原则和底线,做出悔不当初的事。
《战国策》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比起占便宜,更愿意选择吃亏。
他们懂得以身作则,放宽自己的眼界,端正自己的品行,丰盈自己的内心。
子女在耳濡目染之中,亦能拥有大视野、大格局,真诚待人,厚道处世,将人生的路越走越宽。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jiaoyu/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