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 | 读书369
作者 | 李辰汐
凡事把握好“尺度”,不要一味心软。
白岩松曾说: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儿,因为你太好说话。
什么事情,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一要你就给。”
现实生活中,活得最累的人,往往就是那些心太软,不懂得拒绝的人。
人这一生,善良并没有错,但请记得:善良不等于心软,退让要有底线。
很多时候,一味的心软反而是对自己的一种消耗和伤害。
人到中年,千万不要对这三种人心软。
01
不对孩子心软,是对他们的负责
教育家冯那斯基说:
“孩子成为什么样,全靠父母塑造。”
想要孩子懂规矩,明是非,就不要放任孩子,该管教时好好管教,该心狠时绝不心软。
有底线,有原则的爱,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
浙江一位妈妈带着儿子主动到派出所自首。
原来是妈妈发现孩子偷拿了超市的游戏卡,而且还不止一次。
第一次偷游戏卡时,男孩没有被发现,于是心存侥幸,第二天又叫上同学一起去偷拿。
妈妈知道后,直接带着孩子来到派出所。
听完事情经过后,接警员心领神会,和男孩妈妈开始了默契配合。
妈妈:“他偷拿东西,你们说怎么处理?”
接警员:“那‘关’起来嘛!”
妈妈:“可以的!”
男孩一听妈妈和接警员的对话,立马怕了,不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表示以后再也不敢了。
民警见状就让男孩写了一个保证书,还带领他参观了派出所。
常言道: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孩子偷东西,不是一件小事,家长如果不及时教育,孩子以后可能会犯下更严重的错误。
父母教育孩子,该狠心的时候,千万不要心软。
《古今谭概》中有个故事:
翠鸟会把窝搭在树的高处来躲避危险,但是当它孵出小翠鸟后,因为担心孩子从高处摔下受伤,就会把窝往下移动了一些。
等到小翠鸟慢慢长大,有了美丽的羽毛后,它越发担心小翠鸟的安危,于是再次往下移动了鸟窝。
这时鸟窝由于离地面太近,路过的行人抬手就把小翠鸟掏走了。
翠鸟因为担心孩子受伤,不断降低鸟窝的高度,却不知道危险已经离孩子越来越近。
现实中很多父母就像这只翠鸟一样,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伤,一心想要替孩子遮风挡雨,排除一切危险,殊不知对孩子的心软,很多时候只会害了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教育孩子,需要用心,也需要狠心,这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
让孩子学会独立面对困难挫折,小时候吃点苦,长大后就能少吃很多苦。
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而不是过度的宽容和溺爱。
唯有如此,孩子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广!
02
不对烂人烂事心软,是对自己的负责
罗曼·罗兰说:
“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善良是一种美德,但没有原则和底线的善良,只会助长罪恶,伤害自己。
不对烂人烂事心软,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看过一个报道:
浙江李女士婚前买了一套学区房,她小叔子的女儿要升学,刚好学校在那套房子附近。
小叔子为了让女儿进入理想的学校,求李女士帮忙,想暂时借用下她的学区房。
善良的李女士没有多想,不仅将房子过户到小叔子的名下,还出于信任,连字据都没有立。
双方口头约定,房子只是暂借给小叔子,产权依旧属于李女士。
几年后,李女士的丈夫不幸离世,李女士为了偿还贷款,想要卖掉房子。
可这时,小叔子不认账了,想要强行霸占房子,还说房子本来就属于自己。
无奈之下,李女士将小叔子夫妇告上法庭,最终夺回了房子的所有权。
作家余华说:“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你可以不扎人,但身上一定要有刺;
你可以保持善良,但务必要有底线。
曾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面对伤害你的人,只有将你的痛苦寄还给他,他才能理解他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以此来改正。
而对于对你好的人,你就要用善行去回报善行。
人保持一颗善心没有错,但不是对谁都好都没有底线,当善良失去底线的时候,就会助长恶。
有棱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过度心软的人,很难在这个世界走得更远。
愿我们的善良,都带一点锋芒,愿我们的心软,都留给值得的人。
03
不对贪婪者心软,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夏目友人帐》中有句台词:
“如果你抱着那种心软的想法的话,伤害最后是会回到你身上来的。”
对于贪得无厌的人来说,你越是心软,他们就越是得寸进尺,你受到的伤害也就越大。
不对贪婪者心软,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书画大师启功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很多人都听说启功写的字最好求,因为他不分尊卑,不管是谁来求字,他基本上都会答应。
后来,前来求字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已经影响到启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他才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继续心软下去,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有一天,一位知名的画商去启功家里拜访,想要索求字画。
启功此前曾听说过这个商人,知道他信誉不佳,贪求无厌,便走近廊前,打开灯后,隔着门问商人:“你来做什么?”
商人说:“我来看看您。”
启功贴近门窗,将身体不同方向一一展示给对方看,
然后说:“看完了,请回吧!”
商人听到后,只好悻悻然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面对那些前来求字的人,启功大多都直接回绝了。
对待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如果你一时心软,不懂拒绝,就会长期遭受困扰,身心疲惫。
但如果你狠心一点,就可以换来更舒心的生活,更舒服的人生状态。
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递给他一碗米饭,能够救他的命,他会对你感激不尽。
但如果你多给他几碗米饭,他便会觉得理所应当了。
你给的越多,他就会越贪婪。
甚至他还会认为你有一整仓的米,他却只有几碗米饭,凭什么还要对你感恩。
孟非说:
“有人请你帮忙,原本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
生活中的很多恩怨,都源于此。
人性本就暗藏贪婪的一面,无底线的善良,一味的心软,不仅不会感化对方,还会让他变本加厉,无所顾忌地伤害你。
人至中年,请懂得善良有尺,忍让有度。
丢掉无谓的心软,就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04
电影《教父》中有句台词: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人这一生,凡事都要把握好“尺度”,切记不要一味心软。
不对孩子心软,不纵容孩子犯错,是对他们人生的负责;
不对烂人心软,你的善良和美好,一定要留给值得的人;
不对贪婪者心软,坚持自己的界限和原则,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以后的日子里,不妨做一个“心硬”的人,该狠心时就狠心,该拒绝时就拒绝,活出最好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jiaoyu/6534.html
本文标签:人到中年的精辟感悟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