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不追问,不越界,不强求

297 人参与  2024年04月20日 14:12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评论

来源 |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作者 | 云谷师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小窗幽记》中说:“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行走于世,我们总能遇见各式各样的人,光是维护好彼此的关系,便让我们疲惫不堪。

有时候,一句脱口而出的言语,便让人心生芥蒂。

有时候,一个随性而为的动作,也令人面露不喜。

行路之难,不在水,也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

故而《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讲:“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

这样的人,正直却不刚硬;有棱角但不伤人;坦诚直率却不过分放肆。

和这样的人相处,我们才会感到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01

不追问,彼此懂得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上说:“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其是要告诉我们:政治教化如果越是精明,人民便越会缺乏教化。

而人越是精明,对任何事情打破砂锅问到底,便也会越令人厌烦。

学问追根究底是好事,与人相处刨根问底只会误伤感情。

但在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披着善良的外套,想对所有的事一探究竟。

有人明明知道会让人犯愁,却还要围追堵截别人的话题;更有人已经看出他人有意回避,却仍穷追不舍。

刨根问底,刨地越深,伤的越狠。

正所谓:“察见渊鱼者不详。”

刨根问底的精明只会收获恶果,给自己带来不祥。

生活,从不需要推理,总有些事物,不应去追究其过往,也不必花费力气去寻求了解。

就像蝴蝶虽然美丽,但在化茧成蝶前,是许多人避之不及的毛毛虫。

《天论》中有言:“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大意是说:人们能看得见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却不能弄懂它们到底是怎样生成的,这就是称其为天成的原因。

不论是朋友还是爱人,亦或是父母乃至子女,每个人都会有不能对人言说的秘密与感受。

人与人之间,感情再深,关系再好,也要保持一份尊重,给对方一些空间,才能让感情日久绵长。

02

不越界,彼此舒心

《道德经》上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做人如果能够知足,心中就不会生出屈辱;而与朋友相处懂得适可而止,便不会招致灾祸。

人与人相处一切烦恼,都源于不知分寸,缺乏彼此的边界感。

即便再亲密的关系,也需要分出个彼此,你我。

不分你我的肆意,只会让人生出间隙,最终离去。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时候与隔壁的女孩姑卡关系十分要好。

然而相处的久了,姑卡便没了分寸,今天顺点洋葱,明天捧走点柴火。

一次,三毛寻找自己的一件裙子,结果却找不到。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姑卡看着好看便自作主张拿走了。

面对这个没有边界感的朋友,三毛自此以后便再也没有和她来往。

古人云:“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生有度,花看半开时,酒至微醺处。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就是两人相熟却从不逾矩。

相处有度,事不可做过,要点到为止;谊不可透支,要留有几分。

再深厚的感情,也会破碎于理所当然,花有重开日,但是感情失去了就很难再挽回。

03

不强求,彼此自由

《道德经》中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到了一定年纪,我们便会明白:在这个世上,时间,信任,要离开的人永远不可强求。

与其勉强有心想走的人,不如淡然的面对聚散离别。

但凡强求,便是痛苦。

春秋时期,公子重耳出逃晋国,自此颠沛流离,身边的人陆续离开,但介子推依旧紧随身旁。

多年后,苦尽甘来,重耳做了晋文公,论功行赏之际,却忘记了介子推,等到他在手下的提醒下想起来时,介子推却已辞别而去,归隐山林。

晋文公不舍介子推离去,便去亲自恳求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始终不愿相见。

最后,晋文公选择了放火烧山,希望滚滚浓烟之下能逼迫他出山见得一面,却最终把介子推活活烧死。

古人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不是所有遇见的人,都必须请进我们的生命中。

来往皆是客,聚散且随缘,你有你的追求,他也有他的选择。

缘分深,便彼此依靠,携手同行。

缘分浅,便送上祝福,留个念想。

苦苦纠缠,不如随缘而散,给自己一份体面,也给他人一份尊重。

****

生活中,相比于浓的茶、醇的酒,我们往往喜爱水的纯净,淡泊与平常。

故而《庄子》有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常常需要淡如水。

既不令人背负那咄咄逼人的热情,也不会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压力。

不甜不腻,不松不紧,一切刚刚好,如此相处起来才会舒服。

路途漫漫,愿你我都能在一段舒服的关系中,相伴漫长的人生路途,领略更美的人生风景。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8876.html

本文标签: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