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 :儒风君 ·望舒
我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民间俗语蕴含着朴素的经验,在劳动人民的口口相传中,成为了为人处世的箴言。
大家常说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
意思是说:如果老人长时间患病卧床不起,孩子就很难做到孝顺。
您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
其实,下一句更扎心,是“久贫家中无贤妻”。
1
久病床前无孝子
清代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写道:“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那么,为什么会有“久病床前无孝子”这种说法呢?
这句话听着令人寒心,但是,事实的真相就是如此。
当父母老了、病了的时候,儿女恰恰是人到中年。他们有自己的家庭、事业,每天忙忙碌碌。
父母的养老和医疗,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尤其是卧床不起、无法自理的时候,就会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
再孝顺的子女,也需要赚钱养家,不能天天照顾饮食起居。
多子女的家庭,会因为赡养老人发生矛盾;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不堪重负。
好在如今的养老制度越来越完善,老人可以去养老院颐养天年,也可以在家里请护工。
去年,邻居张大爷不小心摔倒,小腿骨折。几个孩子忙前忙后,半个多月后才出院。
但是,医生交代张大爷只能静卧,不能下地。
几个孩子都没退休,没有人能24小时陪护。
张大爷主动提出去养老院,孩子们商量一下,只能先去住一段时间。
养老院提供送餐服务,一日三餐营养丰富,品种多样。
张大爷慢慢可以下地以后,由护工陪着,在室内康复室的器材上进行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子女们一有时间,就来看望张大爷。
慢慢的,张大爷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他每天和同龄人拉拉家常,感觉心情比在家里还好。毕竟在家里,孩子们不能时时陪在身边,难免有寂寞孤单之感。
张大爷身体慢慢痊愈以后,子女们准备接他回家。但是,他更喜欢这样的养老生活。
看来,随着社会的脚步,“久病床前无孝子”的魔咒,慢慢将会被打破。
作为父母,要多理解孩子。生活上多靠自己,能不打扰孩子的生活,尽量不去打扰他们。
作为子女,应该多关心父母。毕竟“生身之恩大于人,养育之恩大于天”。
每个人都会老去,常回家看看。只有尽力而为了,才能问心无愧。
父母辛苦一辈子,含辛茹苦养育孩子不容易。好好对待父母,不要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多陪伴父母,不负今生今世相伴一场!
2
久贫家中无贤妻
“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下一句是“久贫家中无贤妻”,还有一句类似话的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有些姑娘在找对象的时候,不在乎对方的经济状况,一味追求“有眼缘”“有感觉”的爱情。
这种有情饮水饱的婚姻,在婚后激情渐渐消退后,容易爆发出各种矛盾。
经济窘迫的时候,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心里难免会积压怨气,吵吵闹闹是难免的。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婚前一味追求爱情,现实会说明;只有爱情,没有面包的婚姻,是不稳固的。
爱情与面包哪个更重要?是个永恒的选择题。
想起亦舒的成名作《喜宝》,小说直击爱情与物欲的抉择,叩问着当代人的爱情观,读后令人深思。
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姜喜宝说:“我最想得到的是爱,如果没有爱,那么我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钱,那么拥有健康也是好的。”
姜喜宝在飞机上偶遇富豪勖存姿的女儿勖聪慧,勖聪慧家境优越、单纯可爱。
而单亲家庭长大的姜喜宝从小父爱缺失,连学费、房租都交不起。
人,越是缺什么,就越是渴望什么。
如心理学家卡德勒所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对爱和钱持有深深执念的姜喜宝,内心深处有着巨大的缺口。
她用青春与美貌做赌注,在勖存姿与他儿子之间,非常现实地选择做了勖存姿的情妇。
有人指责姜喜宝是拜金女,却没有看到,此时的姜喜宝,母亲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不见踪影的父亲来了总是逼着要钱。
姜喜宝在眼看就要掉入生活深渊的时候,抓住了她想要的东西。
反观千金小姐勖聪慧,从小精神上、物质上都非常富足。
她出生时嘴里就含着金汤匙,不用为了生活而挣扎、奔波,可以永远天真可爱。
面对婚姻,勖聪慧选择走出豪门,过着平凡的生活。
从传统价值观来看,姜喜宝三观不正,是个物质女。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姜喜宝没有故作矜持,撕破了童话面具,向当代人发出叩问:面对爱情与面包,到底该如何抉择?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爱情的权利,没有对错之分。
姜喜宝和勖聪慧的婚姻生活,冷暖自知,外人永远无权评价。
如《喜宝》中的一句话:“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当我们走过万水千山,跨过艰难险阻,会蓦然发觉:世事维艰,熬过去,便是晴天!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