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330 人参与  2022年12月23日 15:19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评论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安静,是认清自己后的静水流深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

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妙处了。

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

其实,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才能看清世界背后的真相。

《菜根谭》中说: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但是,心静又是强求不来,它是一种境界,是世界观导致的结果。

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

周国平曾将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像是一口井,平静而又单调;

第二个阶段如同急流,奔腾起伏又动荡不宁;

第三个阶段像是一片湖泊,湖中的水一直在流转,而湖的深邃让湖面寂静如镜。

安静,是认清自己后的静水流深。

人们总是迫不及待的从单调平静跃入繁华喧嚣,待百转千回,沧桑为饮,年华果腹,历遍世事之后,才窥见人生的真谛。

从而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真我,将平凡的生命旅程过得丰富而充满灵性。

安静的生命,更在意内心的丰富与圆满

安静是一种境界,它放下了纷繁尘事的纠缠,抛开了欲望执念的牵绊,只专注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丰盈。

南北朝时期的道家上清派宗师陶弘景,早年曾为官,与梁武帝萧衍相识。

萧衍称帝后,曾多次下诏,希望他能入仕为官,但陶弘景不为所动,一意隐居。

萧衍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为官?陶弘景写了一首诗回答梁武帝,并表明自己的志向。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大概意思是说:您下诏问我山中有什么?

山中有很多白云,这些白云让我的内心感到愉悦,可惜我不能把白云和这份愉悦的心情,赠送给您。

 “自怡悦”几个字,既表明了自己对青山白云的喜爱,也说明这种精神活动是无法与人分享的。

只有内心丰富的人,才能感受到精神天地的蓬勃与葱茏。

南北朝是一个热闹的时代,充满了权谋和狂热,如果陶弘景愿意,他能轻易的俘获权力和名望,但他拒绝了。

安静并不总是排斥热闹,但热闹总归是一种外部活动,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内在的精神追求,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仍然是贫乏和空虚。

一个安静的生命,无意抵制世间的贫乏与枯燥,它只是更在意内心的丰富与圆满。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陶渊明有一个爱好:抚琴。他在《答庞参军》中说:

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岂无他好,乐是幽居。

《礼记》上说:士无故不撤琴瑟。

所以抚琴在文人士大夫中并不特别,特别的是陶渊明可能不懂音律,而且他所抚之琴并无琴弦。

昭明太子萧统《陶渊明传》中说: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陶渊明自己也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陶渊明弹无弦琴,是在追求一种人生的真趣,适性任情,放旷逍遥。

他不再计较琴是有弦无弦、弦是有声无声。虽然不操一丝,不缦一弦,但心与琴合,尽得风流。

在无声中,他听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这是人生最好的境界,这是一种丰富的安静。

人生海海,天地常在而人生无常。

只有让生命回归丰富的安静,才能笑看人世变幻沧海桑田,才能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5851.html

本文标签:人生最好的境界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