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原著:菲奥娜·墨登
现代社会中,人们买衣服会追求当下流行款式,吃饭下午茶会选择去网红餐厅“打卡”,读书会先看别人推荐的书单……
可以说,外部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每个人都会受到身边的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无意识地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做事。
所以,了解身边人和事对自己的影响,是每个人的重要课题。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镜映思维》,将让你认识到什么是镜映的思维,汲取属于自己的快速成长技巧,有意识、有方法地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菲奥娜·墨登来头不小,是英国心理学会的特许心理学家,第一本书就获得了Axion商业图书奖的银奖。
该书引导我们通过镜映的原理去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环境对自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学会利用大脑的功能,定向发展自己的优势。
今天,兹心就和大家分享快速成长的技巧,遇见更好的自己吧!
0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书中提到美国有一项调查是面向1100名12~18岁的青少年,其中67.7%的青少年表示,父母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榜样。
作者也说了,从出生时起,我们的大脑就在接收信息,而且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特别是父母,他们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镜映对象”。
简单来说,孩子会通过他们对父母的观察和模仿,
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你留意一下自己是如何完成日常事务的,你就会发现,你的小习惯和小偏好都是因为镜映父母得来的。
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深远长久的。成年后,当你在做重大决策时,可能还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获得父母的肯定。
被大家称赞的《诗词大会》的总冠军武亦姝,以613的高分考上清华大学。她不仅是诗词才女,还是理科学霸。
因为父亲有一个近乎苛刻的要求,每天下午4点半必须关手机,用来陪伴女儿学习。
言传身教里隐藏着潜移默化的力量,父母的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一生。
兹心觉得,孩子不会听你说的,而是模仿你做的。你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认识我们所说、所做的所有事,认识我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非常重要。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地感染孩子,比如:
健康合理的饮食搭配运动,因为这些能让他们身体健康;
大量阅读,因为我们希望他们也这样做;
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帮助他们从小养成受用终身的好习惯和行为品质。
正如奥巴马夫人米歇尔说的: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作为父母,我们是他们最重要的角色楷模。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02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就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据统计,一个人一生平均要见8万人,每个人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而别人也会对你产生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不断被周围人塑造。
为了验证身边的人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哈佛医学院曾经花了32年对1万多名受调查者的社交关系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他们发现,当一个朋友变胖时,人们变胖的可能性提高了57%。
如果双方的关系很亲近,那么这个概率还会提高到71%!
因为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他们对肥胖的观念也改变了。
这种影响力更多来自社交距离的亲近度,而不是地理位置的远近。
在作者看来:“你是你最亲近的朋友的镜子”。
想要变得更好,我们就要有意识地选择对我们有积极影响的人。
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朋友,才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雀为伍;
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你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
之前网上热议的“乌镇顶级饭局”,参加者都是中国互联网圈上最有权势的大佬,一桌人加起来的身价超过了5000多亿人民币,而且都拥有高学历的背景。
兹心也觉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优秀的人同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我们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就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一起。
03
真正情商高的人,
会管好自己的同情心
作者在刚成为职业心理医生时,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
有一位女士,当作者告诉她可能面临失业时,她伤心不已,而作者因为同情心泛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她,并让她难过的时候随时联系作者。
这位女士总是在晚上打电话给作者,无论多晚。这种情况严重困扰着作者。
后来,在公司其他更有经验的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作者才让她获得了真正需要的帮助。
回想起来,作者觉得自己那时并没有把情感同情和认知同理区别开来。
你是不是也常常以为自己富有同情心,因为你能够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如果看到有人在街头哭泣,自己也会为他感到难过,甚至上前安慰他们。
但作者告诉我们,“同情心”是涉及到两个不同层面的。
首先是情感同情,把自己代入他人的情感中,理解他们的感受。
例如,我们看到有人难过,就会认为“我感到难过,因为你也感到难过”。
其次是更高级的同理心,这是一种认知行为。比如:“我理解你的感受,也懂得你的不容易,但是不代表我要像你一样难受”。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但是要用认知同理心做出理智地回应,不因他人情绪感染而崩溃。
管控好自己的同理心,也是一种情感智慧。
正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的:一个人的同情要善加控制,否则比冷淡无情更有害得多。
在一次采访上,白百合曾经说自己因为同情心泛滥,明知道这个人做了坏事,不能同情,却忍不住同情他,三番四次地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
后来,她选择结束这段感情。
不管是感情还是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在情感中表示理解和同情,但也要理智地给予支持。
兹心也觉得,我们可以推己及人,理解他人的感受,但要理智地处理问题,避免陷入他人的情感和思想中无法自拔。
用同理心去倾听,同时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
成年人,最顶级的高情商,是管好自己的同情心。
04
汲取榜样的力量,
让自己也成为榜样
英国作家罗·阿谢姆曾说:一个榜样胜过二十条教诲。古人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古今中外,榜样的力量和作用无疑都是巨大的。
榜样就是一束光,一面旗,甚至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作者也建议我们,汲取榜样的力量,让自己也成为榜样。
成为榜样,能够锻炼人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如果你希望伴侣变得更好,那么你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如果你认为别人不应该吸烟,那自己就会先戒烟。
终极格斗世界冠军张伟丽,面对一直在挑衅自己的对手时,她选择在擂台上用拳头说话。
赛后采访时,她说:“在这个平台上,大家都是武者,我们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我们是冠军,不是暴君。”
因为榜样的力量,让人的情绪更加稳定、健康。不仅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还能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作者还建议我们可以找多个榜样,学习各自的优点,成为更好的自己,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
那我们要如何寻找榜样呢?
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在生活中培养哪些品质和长处。
其实,最简单的就是在身边的人中找出自己想要学习的榜样,然后效仿他们。
如果身边缺乏你想要的榜样,你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书里去寻找。
关注他们的思考和做事模式,然后在生活中模仿实践,从而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榜样。
兹心也非常认同,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前行,才能遇上更加优秀的自己。
朝向光,奔向光,成为光,发散光。心中有光,你才会发光。
愿你披荆斩棘,磨砺成自己的榜样。
05
杨绛先生曾在书中写道:“人生实苦,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生命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奔赴,人生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
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就像胡歌说的:“人生是场难得的修行,不要轻易交白卷。”
只要我们在不断前进,那周围的风景、遇到的新朋友、生活的状态,我们也会跟着成长。
世上最美好的相遇,是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忘初衷,方得始终;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3820.html
本文标签:好文章欣赏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