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将老婆夸上天,写下一首词,最适合情侣一起读

386 人参与  2023年09月07日 10:43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来源 | 诗词世界

俗话说:会夸人的人最好命。

会夸妻子的丈夫,最智慧。

苏轼就是一个智慧的人。

1092年,苏轼在颍州当知州。

苏轼是一个喜欢和朋友聚会的人,家里三天两头就聚了一群人。

一天春夜,院子里的梅花开得正好,月色明亮。

苏轼却独自坐着,颇有些无聊。

夫人王闰之见了,便对他说:

春月胜于秋月,秋月令人有凄惨的感觉,春月却令人和悦。何不邀朋友过来,饮此花下。

这一番言语,令苏轼大为震惊,他说:

我不知道夫人原来是位诗人,方才你讲的这番话,真是诗的语言哪!

兴奋的苏轼找来了朋友,对月赏花,想到王夫人的那番话,于是写下一首词:

减字木兰花·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借着王夫人的意思,苏轼极力赞美春月。

春夜的庭院中,明月当空,酒杯摇荡,好似优美的舞步。

漫步在回廊中,梅花送来阵阵清香。

轻风吹拂,月光漫步,少年人最该行乐。

全词8句,前六句都在写春月之美,最后两句,落在秋月之悲上。

春月不像秋月,只照着孤独远行的人,让他们断肠,备感凄凉。

全词是王夫人对春月、秋月的评语的延伸,可看成是苏轼对妻子的一番赞歌。

会夸妻子,可见苏轼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

王闰之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

1065年,苏轼的发妻王弗去世。

一年后,王弗的堂妹王闰之,成为了苏轼的继室夫人。

不论是学识、眼界,王闰之都远远不及堂姐王弗。

1079年,监察御史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文中“找错误”,弹劾苏轼,“乌台诗案”爆发。

当气势汹汹的官兵来家里抓捕苏轼时,一家人吓到不行,王闰之慌乱得大哭起来。

王闰之和儿女们送苏轼出门,苏轼回头看看了妻子,说:

“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

你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样,送一首诗给我吗?

紧急关头,苏轼还有心说这个,王闰之笑了,苏轼见妻子笑了,方出门随捕吏而去。

彼时,王闰之很是慌乱,而且于诗上的才华有限,当然无法即兴写诗给苏轼送行。

更悲伤的是,苏轼走后,王闰之将苏轼留下的诗文找出来,骂道:是好书,却害得我们受如此惊吓。

惟恐再被诗书连累,王闰之一把火烧了。

后来再找到整理,发现已经烧了十之七八。

被烧掉的诗文,永远遗失,再没有重见天日的可能了。

有人说,如果王弗在,肯定会镇定自若,临危不乱,处理得更为恰当。

虽然王闰之学识不佳,但她的忠厚和善解人意,同样令苏轼感动。

王弗去世,留下6岁的儿子苏迈。

王闰之嫁过来后,精心照顾苏迈。

后来,王闰之也生了两个儿子,对待三个儿子,王闰之一视同仁。

在失去妻子王弗后,苏轼的家庭简单动摇过,在王闰之嫁过来后,苏轼又拥有了美满和谐的家庭。

有王闰之持家,苏轼自由地出外找朋友、喝酒,以排遣不快。

王闰之还非常善解人意。

1079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经常和朋友出游。

有一年十月十五日,月光皎洁,清风吹拂,苏轼和两个朋友相约夜游。

朋友说:我今天傍晚捕到了鱼,可是到哪里去弄酒呢?

苏轼想了半天,决定回家找妻子想办法。

王夫人说:我有一斗酒,收藏了很久,就是怕你突然问我要。你拿去吧。

带着酒,苏轼和朋友夜游赤壁,度过了美妙的一晚,写下了传世的《后赤壁赋》。

也许,她没有出众的学识,也无法在事业上像王弗那样给予中肯的建议。

但她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在苏轼身边,给予他支持与安慰。

她也有智慧。

苏轼曾官居一方首长,王闰之为长官夫人,从不骄傲。

后来,苏轼被贬官,王闰之亲自下地干活,吃得粗糙,也从不忧伤。

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王闰之陪伴苏轼一起度过,苏轼对她也很是感激。

也许,王闰之并不完美,可是,当她露出一丝“诗意语言”之时,苏轼还是大加赞赏。

一个和谐的家庭,在于发现另一半的好处。

也许,900年前,苏轼的智慧,依然有借鉴意义。

如果你也想到了另一半的好处,就和他一起读一读这首词吧!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7338.html

本文标签:苏轼  苏轼写给妻子的诗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