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集体向首例肺炎患者遗体久久鞠躬:有仪式感的告别,才是生命最后的尊严

1082 人参与  2020年03月03日 10:44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评论

2020庚子鼠年伊始,因为一场疫情,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失去与告别。

有年迈的母亲因病去世,女儿在车后撕心裂肺的喊着“妈妈”;

有身为医生的丈夫在抗疫一线感染身亡,妻子追车痛哭引无数人落泪;

也有身患救疾又不幸感染的老人为了不拖累家人,纵身从楼上一跃,舍一己之身护所爱周全。

生命,仿佛一株既脆弱又顽强的花,沐风栉雨时坚韧挺拔,突经摧残时却也孤单无力。

试问芸芸众生,谁不愿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日子里享受着平凡岁月的温暖?可世事如转烛,有时无常偏偏就来的那么轻易与突然。

意外与明天,哪个会最先到来,谁都无法预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对生命保持最初的敬畏与尊重。

01

2月16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间小手术室里,医生们完成了国内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工作。

彼时,武汉封城已有25天。

在这25天里,有1600多人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失去了生命,这也意味着有1000多个家庭,与亲人经历了最悲伤的诀别。

早在1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法医系刘良教授便呼吁尽快对新冠肺炎逝者做病理分析,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分析病毒的攻击机制与病变过程。

但由于条件限制,在20多天之后,他们才有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解剖是在凌晨一点进行的,在由手术室改造的解剖间里,刘良教授和他的团队集体对着逝者遗体久久地鞠了一躬。

那一刻,夜静如水、春寒料峭,但他们的内心澎湃激动,满溢着对逝者深深的感激与崇敬。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逝者为大,生者要对逝者保持绝对的尊重,不能有半分惊扰,直至将逝者入土为安,才算生命走完最后一程,得到最后的安息。

但是为了早日攻克病毒,逝者的亲属们忍痛做了这个伟大的决定。

因为他们内心明白,唯有舍小情顾大局,我们才能早一点看见春暖花开、山河无恙。

而医生们充满着仪式感的躬身致敬,是与逝者的告别,是对生命的尊重,亦是对大爱无声的至高敬佩。

逝者已逝,但我们相信,待春暖花开的那一天,他们也一定会为这片越来越好的山河感到由衷的欣慰与自豪。

02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曾美好而干净,而当我们年迈苍苍准备打开另外一扇门时,也都会渴望能够体面庄严的离开。

有仪式感的告别,是对生命最后的尊重。

在日本电影《入殓师》里,男主角小林大悟便是这样一位能够令逝者体面离开的人。

在影片中,身为入殓师的小林每次工作之前,都会精心的打理自己,刮胡子修指甲,务必保持面容整洁衣装得体。

他为逝者纳棺时的每一帧画面,都唯美、精致、细腻,充满着无比虔诚的仪式感。

他会先跪下来双手合十为逝者祈祷,口中默念着“祝福往生者能安详平和地离去”。

然后他会认真而温柔的为逝者擦洗身体、更换干净衣服、刮脸化妆、整理仪容,最后将逝者轻轻地放进棺中。

电影《入殓师》剧照

纳棺入殓,是一种寄托,是一种记忆的延续,更是生者对逝者的一场仪式。

对于小林而言,让每一个生命能够以体面的方式诀别这个世界,是他唯一能为逝者做的事情。

其实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生命的救赎。

生命就是一段又一段的旅程,哪怕死亡也只是一扇门。过了这扇门,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我们迟早都会推开死亡的门,与那些发生变故的生命相比,活着的人都足够的幸运。

在我们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时,我们也能鼓舞着自己以平静勇敢的心,努力去寻找幸福的意义。

03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身体与这个世界告别;

第二次是当人们穿着黑衣在葬礼上默哀哭泣,你成为墓碑上的一个名字;

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彻底的把你忘记。

在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讲的就是一个如何通过仪式感令逝者永远活在亲人内心的感人故事。

少年米格生长在一个大家族里,但是在这个家族的群像里,唯有曾曾祖父的照片是空缺的。

因为他的曾曾祖父早年醉心音乐离家出走,始终没有得到家族的原谅,所以即便离世,也没有人与他正式告别。

偶然的一次,米格进入到一个奇幻的世界,在那个被称为亡灵之地的世界里,生活着在人间逝去的生命。

同样热爱音乐的米格,在一系列的奇遇之后,找到了自己的曾曾祖父埃克托,可是埃克托却面临着即将化为粉末的命运。

因为在人间,最后一个对他有记忆的人——他年迈的女儿,也即将离开人世。

在亡灵之地,如果人间的亲人彻底将你遗忘,你便会灰飞烟灭,面临真正的死亡。

电影《寻梦环游记》剧照

埃克托答应将米格送回人间,而米格也在曾祖母临终前,唤醒了她心中对埃克托残存的温馨记忆。

埃克托终于不用再担心粉身碎骨,他终于如愿以偿的被原谅被接纳被思念,他的照片被郑重的摆在供桌上,受着子孙们的烟火祭奠,家人们纷纷与他正式告别,在不同的世界里,彼此过着舒心幸福的日子。

影片用有趣而生动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与思念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但思念是永恒的,人们会通过各种富有仪式感的方式去纪念曾经的亲人。

庄重的告别、绵延的思念、在特定的日子里祭奠。是仪式感,令生命的火种熊熊燃起,永远不会熄灭。

电影《寻梦环游记》剧照

因为只要在人世间还有人追忆,逝者便不会真正离去,他们永远活在亲人的记忆里。

这也是曾经逝去的人在这个世界最温馨最体面的结局。

04

什么是仪式感呢?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其实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活在满满的仪式感里,所以我们才有了那么多不寻常的回忆。

初生的孩子,有满月礼;甜蜜的爱情,有盛大的婚礼;而亲人去世,也有丧葬礼。

中国人对死亡向来讳莫如深,但我们面对逝去的亲人,往往充满着仪式感,甚至,我们有“清明节”,专门来思念逝去的亲人。

即便在疫情之下,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依旧会在心里为逝者举办一场满是肃穆与尊重的葬礼。

医生们为遗体捐献者鞠躬,是一种带着崇敬的仪式;入殓师温柔的为逝者纳棺,是一种带着尊重的仪式;将逝去亲人的照片挂在墙上年年祭拜,是一种带着传承的仪式。

每一场告别,都需要仪式感,而每一种仪式感里,更深藏着绵延的思念。

也许,当某一天,离别不得不到来时,令我们深爱的人体面而有尊严地告别这个世界,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951.html

本文标签:生活  人生  哲理  死亡  仪式感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